开到荼靡  [记者 张东冬]

 

1966年,大学毕业前夕,徐晓林在回家的途中,眼见一个人从街边的楼上坠落在自己的脚下,惊悚之余,这位沉浸在音乐象牙塔里不谙世事的小女生才真切意识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坠楼者是当时新华书店的党委书记。

邱大成等一群毕业生被迫推迟了就业时间,留校闹革命,参加军垦。邱大成的任务是在山里放牛,这位统领40头牛的牛倌食不裹腹,衣衫褴褛。当年放牛时的裤子如同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服装,一直被夫妻二人保留在家里几十年,最后直接用作拖布使用。

艰苦的岁月没能消蚀掉邱大成对专业的执著信念,在那大字报铺天盖地、武斗的枪炮声此起彼伏的动荡年代,自称逍遥派的邱大成坚持练琴,不放过任何的演出机会。每当夜幕四合,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徐晓林家的大杂院,欣赏星光音乐会——邱大成的古筝独奏……

他相信音乐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他坚信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筝不会就此消亡。

乐器厂车间,巨大的电锯旁,绒线手套被卷进机器的事故时有发生。一天,邱大成下班回家,一直呆坐在沙发上,怔忡的神情令徐晓林十分不安。原来,那天邱大成亲历了手指被锯掉的危险:“好悬!我的古筝生涯差一点就断送了。”危机过后,他最先顾及的不是身体,是古筝!

1970至1975年间,成都乐器厂,邱大成由一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一名技术娴熟的设计师,为上个世纪70年代的民族乐器改革倾尽心血。对古筝上的每一根筝柱,每一块底板和每一副筝架,他都仿佛对自己的掌纹一般熟悉。一台筝经过他的拆装调整,就会比原来好听许多。工作之余邱大成最惯常的举动就是在家里的客厅摆弄古筝,帮忙用沙纸打磨古筝指甲也成为妻子徐晓林的日常家务。业精于勤。许多年以后,当自己的学生演奏中出现细微的失误,邱大成甚至会当即指出对方哪一只指甲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生前全套课时用具
 
邱大成亲制的古筝指甲
 
上课时备用的沙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工厂的从业经历,为邱大成日后成为古筝大师奠定了深厚的基石。

1975至1979年间,邱大成先后调入四川省曲艺团、四川省歌舞团,重返他梦寐以求的艺术舞台,他沉稳、深邃、明快、流畅的演奏风格深得观众的喜爱。

1979年,刚从老山前线慰问演出回来的邱大成,得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央音乐学院在招考硕士研究生。一时间邱大成踌躇起来。因为当时,离开考日期只有一周的时间了。妻子徐晓林当即给予了全力支持,从而坚定了邱大成的信心。这一周成为他艺术人生的分水岭——自此,他肩负了古筝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周后,他成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国古筝专业第一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其专业导师是邱大成音乐启蒙老师田耕时的丈夫、古筝大师曹正先生。

 
 
1981年同导师曹正在中国院留影
硕士学位证书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战国时期筝就已经在秦、齐、赵等国家之间流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筝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代一代古筝人进行长期的艰辛的付出和努力。

邱大成先生在中国音乐学院的长期工作教学中,兢兢业业,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古筝演奏人才,有十余名学生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获奖。同时还培养了不少国外学生,其中多人在“art杯国际民乐大赛”中获奖。且有多人在“富利通杯国际民乐大赛”和“东方杯”古筝比赛(文化部主办)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园丁奖杯
 
园丁奖杯局部
 
荣誉证书

1984年和曹正先生在北京第六幼儿园创办了儿童古筝幼儿班。

1985年和王世磺先生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创办了儿童古筝教学班。此后,在少儿中心一直坚持业余古筝教学直至去逝,培养出百多名学生,在历届(1987年一1993年)北京市少年儿童器乐比赛中获得集体和个人独奏一、二、三等奖,他们中有的成为中、小学校的音乐骨干,有的学生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的附小或附中。

1987年获得中国音乐学院“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7年一1993年获历届北京少儿民乐比赛“园丁奖”。
199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东方杯”全国青少年古筝演奏比赛的园丁奖。

 
同第一班幼儿学生合影
给第六幼儿园学生上课

如今,古筝艺术在我国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欧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迅猛发展。不但涌现了大批华裔或亚裔的古筝爱好者,而且愈来愈多的欧洲人也对中国的古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庞大的古筝“海外兵团”;在我国,古筝学习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除了全国各艺术院校都设有古筝专业外,各地的少年宫、文化馆大都有古筝辅导班,有些地方出现了数百、甚至上千人的古筝培训班或民办古筝艺术学校,据悉,国内外古筝学习者已逾百万之众……

如此蓬勃气象,足以告慰九泉之下曾为古筝传承和发展呕心沥血的邱大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