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彼岸  [记者 张东冬]

 

如果说年仅38岁即告别人世的田耕时先生将邱大成引领上音乐的道路,为他幼小的心灵树立了至真至纯的音乐人的榜样,那么恩师曹正先生对他音乐史观的建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逐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结果形成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流派和风格。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但仍可以做更进一步的较为细致的区分,诸如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这是汉族筝乐的五个主要流派。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奏发展成为伽揶琴,筝还继续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针对这样的现状,曹正先生强调:茫茫九派流中华。音乐学院时常盛邀民间古筝大师到学院授课,邱大成秉承恩师的教诲,打破门户偏见,不放过任何与名师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见地,兼收并蓄,旁征博采。他集众家所长,创立和研究现代筝,在保持传统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吸收欧洲艺术创作思想,表达时代精神,编写了大量的古筝教材,其中《古筝演奏法教程》全面总结了古筝的演奏和训练方法;《筝艺指南》更是炙手可热、几度脱销的珍贵教材。他在海内外发表的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同样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1963年冬于教学楼和工学房前
与曹东扶先生合影
 
1963年曹东扶老师回河南临行前合影
 
1982年在德国与友人合影
 
   
同山东派著名古筝大师赵玉斋合影
 
同台湾古筝泰斗梁再平先生合影
 
中、马、港三地筝演奏家音乐会
中 陈雷时 右 苏震波 左 邱大成
 
   
1989年中国乐器比赛[“ART”杯]现场与日本著名作曲家三木稔先生合影
 
武汉合影二排 左1 南京傅明鉴
2 邱大成 3 武汉吴青 4 曹正
 
1982年德国演出
 
   
同笙演奏家张之良二重奏
 
同琵琶演奏家王范地二重奏
 
演奏独照

 

邱大成相信,音乐是一种特别的语言,它直接沟通心灵,没有年龄、国界的差别。

他主张古曲演出的时代感,强调乐器、演奏者与音乐三者融为一体。 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间,邱大成曾多次应邀赴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地演出及讲学。教学之余,他创作、改编了不少古筝乐曲。其中,《赶场》、《绣荷包》、《闹春》、《孔雀东南飞》、琵琶、古筝二重奏《春江花月夜》等乐曲,深受听众和演奏家的喜爱。

邱先生认为,实际的演出经验是指导学生的最佳依据,持续的交流和学习会为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楚天筝会成立留影
 
大成重奏团主要成员
后 右1周展 2杨玲 3邱霁
 
1995年11月30日周望演出前辅导课合影
 
   
在武汉音乐学院讲学
 
指导学生小岚
 
备课

大成重奏团,由邱大成先生生前创办,意在开拓古筝不同的组合演奏形式,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该团自1996年参加新加坡艺术节而开始广受关注。邱先生去世后,由徐晓林女士担任艺术总监,为该团创作、改编了大量曲目。

2004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由邱大成、徐晓林编著的《春归原野——民族器乐重奏曲集》,使“大成重奏团”的理念为更多的民族器乐组合所采纳运用。

丰富多彩的中华筝乐浓缩了近三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印迹、炎黄子孙对天地万物的理解、东方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人间悲苦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优美动听的音色、出神入化的民族情韵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无不令人心醉神迷。邱先生英年早逝,留下他钟爱的古筝事业撒手人寰。睹物思人,每个学生每次演出和比赛的录像带,古筝学科建设规划、教材编撰构想……林林总总的手迹和遗物让徐晓林教授潸然泪下……她希望邱先生遍布海内外的学子们能将他未竞的事业进行到底,希望祖国的古筝事业欣欣向荣。

采访结束,我们面对邱大成先生的遗像肃穆而立,深深地,鞠躬,再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