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讲座,声惊四座
12月3日上午,由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赵季平音乐讲座在河南省文联五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全省18个地市的音乐家协会领导、词曲作家、歌唱家和广大音乐爱好者140多人齐聚一堂,亲耳聆听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赵季平的谆谆教诲。
“我是听豫剧长大的,来这儿跟回了家一样。”赵季平用一口地道的河南话亲切开场。
赵季平认真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善于学习中外的传统技法,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根。搞艺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深入老百姓。
他在讲话中谈到,1983年为了创作电影《黄土地》音乐,他和张艺谋、陈凯歌一起去陕北,听陕北民歌大王贺玉堂声泪俱下地唱了一晚上的陕北民歌,并在那里生活了一个多月,才创作出了电影《黄土地》中的音乐。正是因为他长期深入民间搜集素材、汲取营养,加上自己扎实娴熟的作曲技巧和深厚的音乐功底,才创作出《红高粱》、《大宅门》、《好汉歌》等大量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音乐作品。
他指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绝不是一句空口号。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要“身入”、“心入”和“情入”。只有欢乐人民的欢乐,忧患人民的忧患,才能捕捉到原真的生活形象,感受到人民的心灵呐喊,理解人民的希冀梦想,才能“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写出“反映人民心声”的优秀作品。许多看似不起眼的民间音乐都极具闪光点,要解决对国外音乐盲目跟风的问题,提高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用音乐传递真、善、美。
讲座中,还播放了赵季平创作的《远情》、《还我一个太平天下》和《关雎》等音乐作品。
我市著名词曲作家韦志中、丁留强、李东洁、吴新建和歌唱家周俊宰等音乐人士参加讲座学习。
音乐大餐,莫大享受
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和河南省音乐家协会承办的“乐坛神笔赵季平”——著名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影视作品音乐会当晚在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奏响。
音乐会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常任指挥、河南民族乐团首任艺术总监张列执棒,河南民族乐团演奏。民族管弦乐《澳门印象》拉开音乐会的序幕,接着具有中国西域风情的民族交响音画《飞天》和民族管弦乐《忆》,具有京剧音乐元素的《卢沟晓月》(大宅门写意)、具有山西民间音乐风味的民族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等乐曲陆续上演,其中大部分曲目都是河南首演。
特别是赵季平夫人、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著名歌唱家张宁佳女士,现场演唱了古风雅韵,唯美动人的《静夜思》和《关雎》两首歌曲,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喝彩。
河南歌舞演艺集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园园也演唱了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歌《远情》,展示了河南歌唱家的艺术风采。
整个音乐会成了现场听众的音乐大餐,他们沉醉在赵季平的音乐中细心品味,尽情享受着音乐大餐的美味佳肴,诺大的音乐厅内时而寂静无声,只有音乐在诉说,时而掌声雷动,此起彼伏。
在乐团演奏完所有曲目后,观众意犹未尽,不愿离去,他们用热烈的掌声邀请指挥上台,指挥三返舞台,加演了三首乐曲,音乐会在观众鼓掌相和,齐声合唱具有河南音乐风格的《好汉歌》中圆满结束。
在鲜花和掌声中,赵季平上台答谢乐团指挥、首席和演奏员,并感谢现场观众的厚爱,他时不时风趣幽默地抖出几句河南话,令在场观众倍感亲切。
河南之行,意义重大
赵季平此次河南之行,给河南带来了他几十年的创作体会,带来了他的音乐作品,对河南音乐寄予厚望,极大鼓舞了河南音乐家的信心,必将推动河南音乐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对加强河南和全国音乐界的交流合作,友好往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作者:丁留强)
![]() |
![]() |
联系方式 | |||
|
版权所有:河南省音乐家协会 技术支持:中音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