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它作为传统艺术的定位外,它的价值在于给当下忙碌社会中的人予精神层面的食粮。”陈雯对导报记者说,她觉得对古琴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有些是科班出身,有些是因为喜欢传统艺术,更多的是通过古琴寻找精神上的宁静。“人们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满足物质、口腹,但物质上的追求永远没有满足,只有精神享受才能带来长时间的愉悦。因此有的人寻求宗教,有的人寻求有灵性的音乐艺术。”

  “古琴在某些层面上胜于其他艺术。”陈雯说,“书法、绘画、舞蹈,这些视觉艺术你闭上眼就看不到了。而古琴,你没办法关上耳朵不听。”她还提到,古琴不是一种强势的、逼迫性的艺术,它在潜移默化中,让接受者“不设防”、无抗拒地吸收。“即使你边做事边放着古琴乐,也不会被干扰,只会在无形之间,享受到通体舒畅。”这样的“艺术治疗”,是古琴对于当代人最大的意义。

  交融国学,古琴文化迎新春

  陈雯女士告诉导报记者,古琴在台湾发展最弱时,仅局限于私人教学,直到1965年古琴课程进入台湾大学,开始培育未来的古琴师资和演奏人员。但那时台湾古琴与国学结合很少,它被作为一门偏重表演和技巧的学科放在音乐系。“我的老师也常常感叹,古琴不应该开在音乐系,它应该在哲学系或者文学系。”现如今,台湾专家学者正在努力让古琴与国学重新交融。陈雯女士说,就在今年年初,台湾佛光大学举办了中国音乐史研讨会,其中古琴的发展就在议题之中。而两三个礼拜前,台湾“中华古琴协会”举办了琴书画展,琴器、斫琴与书法、绘画结合,多元文化发展成为古琴学界的热门议题。

  陈雯表示,近几年来大陆大力推动发展古琴文化,台湾深受影响。她希望这样的推动能够长久,“硬件在那里是不会变的,关键在于作为经营者的人”。能否一直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在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原汁原味,是所有琴人的牵挂。

  日前在厦门举办的国学论坛,是她所知的第一次将古琴作为特色、并单独作为子论坛的研讨会,可谓独树一帜。陈雯还指出,“龙人古琴文化村”在长泰建立,势必成为大陆之首。若能得到政策支持,那么海西将成为大陆古琴发展的主导龙头。不只是对于海峡两岸,在国际上也将大有作为。

  来源:海峡导报 记者 林静娴

,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

  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人体的贺尔蒙;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的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早已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便失去疗效。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普遍的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

  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根据美德日音乐心理学家研究实证指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话,是无法达到放松神经、解除压力的效果。我们脑内的α波主宰人体安定平静的情绪,透过常听心灵治疗的音乐能有效加强α波,凌驾其它不安的脑波,达到身心松弛、心境稳定平和的效果。

 周正携朱和奉献“诗人之恋”专场向舒曼致敬-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