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学习及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中国音乐家协会透露,中国目前有3000多万人在学习钢琴,另有1000万人在学习小提琴,而且每年进入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多达20万。
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资产阶级产物的西方古典音乐,在改革开放之后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涌现。许多地方开始新建音乐厅,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家前往中国各大城市表演,为中国人提供了更多接触西方古典音乐的机会,许多有条件的学生还远赴他国学习古典乐。
江西省上饶市的一名钢琴老师舒玮受访时说:“许多到我这里来学习钢琴的学生都是家长让他们来的,家长一般会问小孩‘要不要学习钢琴',很少问他们要不要学习二胡。此外,学校教室里一般摆放的乐器都是钢琴,很少会放中国古典乐器。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接触到的乐器都是西方的。”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盛行得益于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一批中产阶级,他们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竭力提高孩子的文化水平。此外,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父母的心思全都放在独生孩子身上,他们开始重视培养孩子数学、科学以及音乐能力,把这些当成小孩提高竞争力的筹码。
就读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中文专业的高小涵,从10岁开始,就在妈妈的陪伴下每周一、三、五去少儿活动中心学习钢琴。因为在高考中,有才艺特长的学生可以获得特别加分待遇,所以她一直坚持学习。
中国人在西方古典音乐界所取得的成功也提高了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热度。钢琴家朗朗、歌剧界的谭盾、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张弦、费城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演奏的倪海叶,都给中国的许多家长和学生带来曙光。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第二个“朗朗”或者“谭盾”,因此让自己的孩子专业学习古典音乐,有条件的人还到国外去学习。
西方古典音乐到中国表演也为许多人提供了接触古典音乐的机会,许多儿时没有机会学习的青少年甚至老年人也开始学习古典音乐。
在苏州工作的范华在大三时看到学校有钢琴培训课就去报名了,每天都很认真地练习,毕业之后还买了钢琴,一直坚持到现在。
范华说:“我现在能弹《梦中的婚礼》了。我觉得钢琴很好听啊,学习钢琴可以陶冶性情,公司聚会我还可以表演表演,让大家认识我啊!”
业余学习和专业学习人数的增多为古典音乐培训中心和乐器店带来了很好的商机。上海外国语大学立泰学院从2005年开了钢琴班之后,学习的人数增加很快,学费也在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