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周广仁
由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北京市 “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的颁奖典礼暨音乐会于10月3日下午准时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历时六天的第九届“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大会由首首师大教授马小红主持,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周广仁、首师大钢琴教授唐重庆发表了对“希望杯”钢琴大赛的感言。
荣誉来之不易
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说,每一次参加“希望杯”我都非常地高兴,每一次我看到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参加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我为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通过这样一个平等的舞台,让更多的孩子们有机会学习音乐,展现自我,让孩子们有了坚强的信念,这无疑是音乐教育事业的善举。
将荣誉高高举起
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泰尔宣读了获奖选手的名单。随着熟悉的少先队歌的响起,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手牵着手走上舞台,向颁奖嘉宾和观众们鞠躬致敬,并且将奖牌和证书高高举过头顶,他们坐在观众席的亲人们手拿相机,记录下这一精彩的瞬间。
五岁组三等奖的孩子们领奖
“希望杯”比赛由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周广仁教授担任总顾问,并得到她和钢琴家鲍惠荞女士的关心,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钢琴教育家们的大力支持。
从 “希望杯”主办方秘书长蒋瑛那里了解到,本届报名参加钢琴音乐节的有1378名,进入决赛的有 809 名,最后评出一等奖22名、二等奖42名、二等奖74 名、优秀奖163名、优良奖161名。中国钢琴作品演奏奖35名。获奖总人数占参赛人数的l/3。
继续努力
“希望杯”钢琴比赛不仅提高了广大钢琴爱好者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钢琴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参赛者提供了一次舞台锻炼和表演的机会。正如周广仁教授所说:“这是一次青少年儿童钢琴学习与交流的盛会,一次促进我国业余钢琴教学的盛会”。 “希望杯”正是本着这种精神,鼓励大家在一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共同进步,推动着首都钢琴基础教育的发展。
盲童选手领奖
记者从钢琴教育家唐重庆教授了解到,希望杯钢琴比赛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跨越了l6个年头,参与者从幼儿至老年、年龄跨度从5岁至91岁,从在校的学生至各行业的人士都有,还有一部分外地的琴童也闻名而来报名参加,千百人欢聚堂,互相观摩、切磋技艺,因此参赛的选手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奖项普及面之广、获奖人数之众,是“希望杯”钢琴比赛突出的特点之一。
踩着小凳子弹钢琴
“希望杯“以表扬为主,意在鼓励大多数人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广仁先生充分肯定了“希望杯”比赛的这种“重在参与、旨在提高”的精神,她说:“从整个比赛来看真正做到了普及、提高,方向很好,组织工作井然有序,希望你们把参赛的范围逐渐铺开,变成全国性的比赛”。著名钢琴家鲍惠荞也兴奋地说:“‘希望杯’比赛坚持办了九届,而且办得很好。通过比赛,选手们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比赛不应只是重视结果,而应该更重视过程本身。关键是通过比赛培养一种参与意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等奖选手弹奏《猫和老鼠》
“希望杯” 钢琴比赛已成为一项颇具影响的赛事,是北京青少年儿童钢琴学习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孩子们在弹奏钢琴和参赛中,陶冶了情操,发展了感知、记忆、想象等能力,提高了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水平。她在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型”向“素质型”的转变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希望杯”以其明确的宗旨,博爱的精神,将文化意识、美育思想融入钢琴比赛这种竞技性很强的音乐活动之中,使孩子们通过学习钢琴走进音乐、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使钢琴学习真正成为一座通向音乐世界的桥梁,使钢琴音乐活动成为琴童生活中真正美好的组成部分。
四手联弹
颁奖仪式后,部分选手参加了音乐会,弹奏了他们最得意的钢琴作品。
“希望杯”钢琴比赛,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祝愿今天的“希望之星”早日成为明日的栋梁之材。(记者 闫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