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家,他演奏小提琴和钢琴都不低于专业水准,他自己说:“我的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据说,他那使世人震惊的改变力学传统观念的“相对论”,就是在弹奏钢琴后思考出来的,爱因斯坦幼时被认为天生迟钝,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经常受到歧视和凌辱,因而不得不辍学,由母亲教他各方面的知识,母亲引导他学习小提琴,他很快就对这种奇妙的乐器着了迷, 14 岁登台演奏,获得很高的赞赏。音乐启迪着他智慧的心扉,丰富着他内心的生活,伴随着他一生在科学的大道上前进。
现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来源于大脑的两个半球,即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左脑负担语言处理和逻辑思考的职责,右脑处理音乐信息和绘画。一般来说,主宰事物是右脑的功能,它产生形象思维,并负担记忆。右脑能将少量的信息作为图像存入脑中,使其直观化,它具有将信息瞬间逻辑化的能力。生物学家和病理学家早已证明,音乐可以开发右脑,并能促使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展,而二者都是开发智力所必需的条件。音乐是怎样开发右脑的呢?例如,小提琴或钢琴在练习或演奏时,全部通过双手的活动去完成,复杂的手指活动和音乐心理活动,使右脑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天长日久,右脑中的传导物质棘突触就会增加,使右脑更加发达。爱因斯坦逝世后,脑科学家从他的脑切片中发现,他的右脑中的棘突触比普通人多得多。
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不止爱因斯坦一个人爱好音乐。量子物理学奠基人普朗克、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波恩、杨振宁,都能演奏钢琴。化学家居里夫人酷爱音乐。鲍罗丁不但是俄罗斯音乐史上强力集团的成员,还是一位化学博士。我国历史的和当代的科学家中,也有不少相同的情况:宋代的沈括通晓天文、历史、医药,也精通音乐;明代的朱载靖博学于天文、地理,他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比欧洲人早 100 年。当代科学家中李四光、梁思成、华罗庚、钱学森都热爱音乐。
音乐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一是扩散思维。其中扩散思维是关键。聚合思维属于逻辑型思维,是一种精密的思维方法,必须判断有据,经过严格论证,其思维过程可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甚至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而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不受现成知识的制约,也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而要不断补充、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见解,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
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过程是一度创作,演唱(奏)作品的过程是二度创作,而欣赏音乐也是创作,是三度创作。因为音乐艺术不象文学和美术那样直接叙述事件和描绘生活。器乐作品更是这样参与二度和三度创作的人,必须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处理,这解释和处理的过程,即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也要调动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手段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认识,在原有感知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感知。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人的思维十分活跃,扩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这种扩张性思维正是科学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如,弹奏钢琴曲 《 牧童短笛 》 ,演奏者要掌握好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就要产生对江南风光的联想,碧绿的稻田,池边的垂柳,山边的西洋、牛背上的牧童 … … 而作品中二声部复调,使旋律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犹如两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纵情对歌,使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小牧童”的音乐形象,一幅美丽宜人的田园风景画展现在脑际,而以钢琴模拟清脆悠扬的笛声,生动地刻画出两个活泼天真的牧童愉快甜蜜的心境。在演奏中,是内心的感受将作品进行再创造并通过各种弹奏技巧以琴声表现出来。演奏中节奏的变化、调式的转换、力度的掌握、踏板的使用、双手灵活巧妙的配合,都做得恰到好处,得心应手,这就需要双眼、双耳、十指、脚尖、大脑一齐动作,还要记忆力强,反应灵敏,判断敏捷,艺术想象力丰富。整个演奏确实是一个在创造过程。
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感知到特定时间、空间下的多种生活图景,如情态、动态、生态、静态等等。他把音响转化为形象,特别是头脑中能反映出种种栩栩如生的图景和情节,这种感知和转化,本身就是带有创造性的形象思维。音乐是时间性的艺术,闻乐的一刹那间,能灵敏的感知并创造出形象,体会到情感,切实连绵不断的,这就需要灵感思维(突然间悟到了什么)。听某些音乐后,产生了一种幻想,即从生活出发,又将其夸大,变成更丰富的形象,它带有一定的创造因素。如果把这种幻想能力迁移到学习与工作中,确实能起到创造性的作用。因为幻想本身就是促进发明创造新事物的契机之一。
在欣赏贝多芬的 《 命运交响曲 》 时,你会体会到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意志,脑中会出现英雄带领人民群众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获得胜利后的欢乐情景。同时,还会听到音乐家对自己人生里程的反思,从而联想到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和他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抗争精神。整个音乐使你深刻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并认识到“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哲理。人们在欣赏音乐时,优美的乐曲使心灵受到抚慰,鼓舞和震撼。通过联想,音乐形象转化为具体事物的形象。时间会追溯过去,环视现在,展望未来,空间上会从自身到社会,从国家到民族,以至浩瀚的宇宙,而这就是思维的扩张过程。
综上所述,音乐具有启迪智慧的功能,但启迪智慧并非音乐的唯一功能,它还具备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净化人生、培养人的高尚品德等诸多功能。另外,它的文化娱乐功能也不应被忽视。这里还应该指出,并非只有音乐能启迪智慧,其他学科也具备此功能。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化课中各学科都要学好,爱好要广泛,不可偏废。因为一个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下的人,也绝对学不好音乐。而知识全面、生活充实、阅历丰富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更深刻,智慧也会得到更好的启迪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