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北京传统音乐节周日开幕
年轻的笛套古乐“发烧友”。
一曲传统笛套古乐《大金毛狮》,从汕头市潮阳区华信大厦音乐厅激荡而起,笙、箫、管、笛等齐鸣,古朴、典雅、幽逸……叫人惊叹的是,演奏这些源于800多年前宋代宫廷的笛套音乐的,竟是一群年龄介于10岁到20多岁间的青少年学生。记者日前走进汕头市潮阳东信文艺协会这个特殊的演练舞台,探访这群年轻人爱上民间古乐的原因。
所有青少年学生全免费
记者了解到,在汕头市潮阳东信文艺协会,所有前来学艺的青少年学生,都能得到免费培训学习。“只要是对笛套音乐情有所系,学子们到这里学习,连乐器在这里都全包了,”协会的有关人员向记者介绍。在这个演练舞台,记者发现,无论是数万元的仿古编钟,还是各种其他仿古乐器,应有尽有,丝毫不逊于一个专业剧团。
而长期全程无偿资助这些学生学习笛套音乐的,是当地热心笛套音乐传承的企业家陈桂洲。由其倡导成立的潮阳东信文艺协会,得到了汕头音乐界黄壮茂等老艺人的指导,自2004年成立至今,目前已集结当地痴迷笛套古乐、潮曲演奏的“发烧友”100多人,除名闻当地曲乐界的不少“老行尊”外,青少年学生就占了近一半。
老行尊义务指导年轻人
每周数晚,这些青少年学生,便来到华信大厦音乐厅,对着笛套古乐等曲谱,接受当地演奏名家的指导、调教,而今已成长为让人刮目相看的笛套音乐年轻演奏“梯队”,东信文艺协会因此被称为在潮阳播撒笛套音乐种子、扶掖新人的一方沃土。记者日前在该协会演练现场看到,义务前来指导这些青少年的艺术指导老师郑相明,正细心地点评乐谱韵律。今年年近七旬的郑相明,是汕头市潮阳剧团的知名领奏乐手,退休后,他义务加盟东信文艺协会,指导青少年学习笛套音乐。
“笛套音乐贵在传承!年轻人能上手,潮阳笛套音乐这条余脉就不会折断。”本身对笛套音乐也是十分着迷的陈桂洲,对如何有效保护传承笛套音乐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2004年12月,潮阳东信文艺协会前往广州参加“红棉杯”广东省首届民营企业文艺汇演,协会30多人演奏了笛套大锣鼓《莲花峰赞》和《红棉吐艳》两首乐曲,结果在全省38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夺得金奖。2006年11月,该协会应邀参加中国上海第八届国际艺术节汇演深受好评;近几年来,还与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华乐团、梅州汉乐团等艺术团体进行交流。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陈桂洲意识到,在潮阳很多擅长演奏笛套音乐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传承发展潮阳笛套音乐,迫切需要培育新人。因此,自2005年开始,他向社会推出了免费招收培养青少年学习笛套音乐计划,得到了各界的和应,促成了吴少斌、杨广忠等一批批热爱古乐传承的青少年加入其中并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