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音乐的理解
许多交响乐都没有标题,也有许多交响乐的标题是后人加上的。对于无标题音乐怎么去理解呢?这就更加需要从人的心理状态、感情上去理解它。
交响乐给人的启示是很多的,它可以给你很多的想象余地,尤其是无标题的交响乐更具有这个特点,因为它没有标题的约束,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有些标题音乐虽然较容易理解,但有时好像一池清水,容易一眼见到底,每次听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新的东西。然而无标题交响乐作每次所都会有新的收获,你即使听一百次还会有新的发现,还会有新的体验。因为它的容量很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随着我们阅历的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在听第一百遍的时候,跟听第一遍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无标题交响乐的魅力所在。
欣赏交响乐要注意两点
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即使那些带有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也是情景交融,以情为主的。所以在欣赏交响乐的时候,主要还是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不一定去追究它到底在写什么。我们也不要太过分依赖乐曲解说,乐曲解说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主要还要发挥我们的独立思考。
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我们越是善于想象、思考,也就越容易理解作品;我们的生活阅历越深,对作品也就理解得越深刻。我们要有无拘无束的幻想,因为音乐是有强烈的主观倾向的一种艺术。总之,交响乐只要多听,大胆的发挥你的想象,你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1. 交响乐的形象塑造手段
音乐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在反映生活、塑造形象上,所采用的艺术方法有些是和文学、美术等艺术相近的。这些艺术方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下列四种:
第一种:直接的音响模仿
这是一种类似造型艺术所用的手法,叫造型手法。音乐是用声音塑造形象的艺术,如果交响音乐描写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自身能够发出声音,那么,作曲家最简便的方法,便是用艺术的手段直接模仿它原来的音响,用声音来造型,就能在听觉中把声音转化为它的视觉形象。
这是交响音乐中最容易直接感知的一种形象。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很多动物都是用模仿它们的吼叫声来写的。
第二种:间接的音响联想
如果表现的对象不会发出声音,那又如何塑造它的形象呢?作曲家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即利用周围与被描写对象有联系的音响,使听众借助联想,间接地感知到音乐形象。联想的方法在诗歌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如描写听到笛声就引起思乡之情、怀念起故园风光等。
在交响乐中也充分利用了这种联想的方法。譬如写“早晨”,早晨只是个时间概念,它本身是没有任何声音的。但是,早晨常听到鸟鸣,音乐中就可以利用鸟叫声使人联想到早晨。如拉威尔《达菲尼与克罗埃》第二组曲的第一段《黎明》。再如田园,田园中经常有牧童吹笛,人们听到牧笛声就会立即联想到田园。
使用联想的艺术方法,使作曲家不但扩大了音乐的表现范畴,而且也给听众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余地,这是交响乐中塑造音乐形象用得较多的一种艺术方法。
第三种:象征性的类比
有时,交响乐所描写的对象,本身既不发出声音,又不同其他能发出声音的事物有联系,作曲家就用了象征性类比的方法,就是将本来同声音没有联系的事物,同声音的一些属性进行象征性的类比。譬如,将声音的高低类比其他事物空间的高低;将声音的明暗类比光线的明暗;将声音的强弱类比力量的强弱……等等。如日出,日出时太阳由低而高,光线由暗变亮,亮度由弱到强,作曲家可以用类比的方法,用音区的由低而高,音量的由弱到强,及配器、和声色彩的由淡变浓、由暗变亮来象征。在音乐中描写天堂、月宫这些幻想性题材时,就常用象征性类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