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演出资料图
为庆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成立十周年,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于11月30日晚17时30分在国家剧院音乐厅上演。其演出特色是将昆曲表演与西方传统的无伴奏合唱相融合——基于中国古典昆曲的唱腔和音调,以无伴奏合唱的形式演出中国传统戏剧故事《桃花扇》。该剧由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廖乃雄,根据中国昆曲创作而成。唱词由廖乃雄精选孔尚任《桃花扇》原作中的曲牌唱词并重新谱曲。演出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和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三家单位联袂献艺。
不了解声乐而喜欢昆曲的人和懂声乐而之于昆曲没有了解的人,可能都很难想象出这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昆曲或者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音乐剧。通俗来说,此次演出是百人无伴奏合唱团与昆曲表演同台演出——合唱团演员载歌、昆曲演员扮好之后载舞,间或有昆曲演员的道白。据了解,这是中国艺术家首次尝试将中国昆曲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力求通过探索来创造新的音乐语言。
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的清唱剧产生于17世纪初的清唱剧是一种大型声乐套曲,也是音乐会中演出的大型声乐作品,时至今日,许多作曲家还运用它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我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韦瀚章词、黄自曲创作的《长恨歌》,作于1932年夏秋,这部抒情--戏剧性的清唱剧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