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山老师向大会汇报了第一小组讨论的简要概况,在汇报之前,赵德山老师代表第一小组全体成员向本次论坛主办单位的三所院校—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为我们搭建这个学习交流的学术平台致以由衷的感谢。特别向承办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和艺术研究会为本次论坛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筹备,而付出艰辛劳动的所有大会工作人员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赵德山老师说:“正是由于承办单位的周到细致工作,使这次规模大、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节奏快的会议,进行的紧张有序,圆满顺利,使我们与会人员宾至如归,受益匪浅,并再次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第一组成员的发言气氛热烈,讨论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满感情。主要观点和建议如下:
议题一、中国民族声乐如何向多元化发展
1.要在共同遵循基本原则下多元化发展。即:认同中国民族声乐概念、声音观念、审美标准的基础上,各自结合各地区民族文化、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训练、培养民族声乐艺术人才,使其更具特色、更具个性、更具感染力,达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各灵其灵。
2.多元化发展应关注地区平衡发展。目前,民族声乐发展从地域上看较不平衡、南轻北重、东强西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议题二和议题三共同讨论,议题二是:教学中如何科学使用教材;教材使用中着重选择地域性、风格性作品。议题三是:如何加强对戏曲、曲艺、民歌、民间艺术的传承。
大家普遍认为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教材,就谈不上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和科学运用教材对培养优秀民族声乐艺术人才至关重要。
主要强调注重以下“三性” :
1、教材建设及运用要注重系统性。系统性是指选择曲目要考量历史的延续性,即纵向的;学生演唱这些作品即可能触摸到历史生活的发展变化,人们感情的发展变化,又可感受到民族歌唱形式风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达到对民族歌唱历史的把握。
2、教材建设及运用要注重全面性。是指选择曲目要涵盖中华各地域的各种形式的演唱风格,即横向的;学生演唱这些作品有助于加强风格鲜明,个性突出。
3、教材建设及运用要注重阶段性。阶段性是指这些曲目要由易到难,由浅至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原则。
议题四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的规划与设想。
1、建议在赛制上做一些变动,即采用三轮制。第一轮民歌演唱比赛;第二轮艺术歌曲或创作歌曲演唱比赛;第三轮民族歌剧或戏曲选段演唱比赛。
2、每一轮设单项奖1、2、3等。最后三轮总分排名设1、2、3等奖。
另外在小组成员发言中还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协会创办属于研究会自己的学术性刊物。
2、建议逐步完善研究会组织机构设置,类似音协中成立理论委员会、表演委员会等,使研究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关链接:【专题】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