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组的组长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穆红教授在做小组讨论总结时,提出本次论坛无论是在组织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个专家学者和老师纷纷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参加论坛,在第五组的小组讨论中各位老师积极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第一,关于中国民族声乐如何向多元化发展。
中国民族声乐通过西方音乐文化演唱技巧的借鉴,使自身的演唱方法技巧更加完善更加科学,金老师在开幕式时就强调“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这四性意义深刻,为我们从事声乐艺术工作者们指引了方向,是民族声乐艺术历史的光辉总结。我们在发扬民族事业多元化的问题上,要保留并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就是本民族的特色,同时也要不断的与世界民族文化相接轨,互融互通。也就是说在中国民族声乐的问题上,我们要多吸取、沉淀、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清醒,不迷失本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华,让我们的声乐艺术更具影响力和生命力。
第二,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问题。
大家普遍对戏曲、曲艺、地方音乐等元素融入到各地方学校的教学课程当中,对于我们中国传统艺术应该“多关注、多研究”。学校可以请戏曲表演的专家来授课,老师应该对此全身心的投入,多进行组织和研究,如果老师都没有下功夫,而寄托于别人,寄托于自己的学生,那对这方面教材的建设就起不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就像冯家慧老师说的,希望年轻老师们能够更多的投入到历史悠久的中国戏曲、曲艺等文化的研究当中,并把这些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能够将民族艺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第三,关于全国高等院校民族声乐大赛的构想。
有的老师提出,可否在比赛时,在最后加入戏曲部分的比赛,这样比赛形式更加丰富,同时很好的促进了中国戏曲、曲艺等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与学习。
相关链接:【专题】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