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业发展还任重道远
录入时间:2009-12-28 14:54:00 来 源:世界乐器网
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比赛专题
众所周知,钢琴制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制作一架钢琴需要150多道工序、装配9000多个零件。好的钢琴是科学设计、精心选材、严格制作的结合,是经过专业技师无数次实践的结果。中国钢琴业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落后的工艺水平使其难以摆脱低档琴的标签。
作为上海钢琴家协会会员,有着多年钢琴教学经验的阮力老师告诉记者,国产钢琴与进口高质量钢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上:以欧美几个世界顶尖品牌为例,它们是最好的材料和精良的加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仅用料来说,就要根据钢琴的不同部位分别选用云彬、白木和槭木,且需要经过两年半的自然干燥期和至少一年的生产周期。他们生产的钢琴音色优美纯正,变现力和穿透力都很强,琴键力度也十分均匀,层次分明,可以满足不同演奏需求;而这样的工艺水平,是现在的中国制琴商所没有达到的。
中外合作提升质量
业内人士指出,要想摆脱中国钢琴低档的标签,第一是要引进国外技术,第二就是要培养"国产"人才。据了解,奥地利的贝森朵夫、德国的施密尔等世界知名钢琴品牌都与中国钢琴厂家有合作关系。国外著名厂家定期派技术人员前来交流技术和生产工艺,使得中国钢琴生产工艺在短时间内飞速进步。此外,国内调律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也是中国钢琴产业的一大软肋。"没有好的调律师,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再好的钢琴制作工艺也只会流于表面。"成伟霞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纷纷设立技术培训课程和考核制度来培养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