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聪
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音乐学院深造的岁月,杜聪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民族音乐的养料,求学的六年,他象一只不安分的兔子,在很多教室里乱窜,继而学到了二十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仅笛类便有骨笛、竖笛、弯笛、弓笛、口笛、腰笛等,同时,他对古典民族乐器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学了埙、尺八(流行于周代的吹奏乐器),并且对巴乌、葫芦丝等少数民族乐器也情有独钟。
此时,他又把视线投放到一种后来终于使他声誉鹊起的乐器:古筝。从古筝身上又慢慢过渡到排箫,直到最终登上“亚洲排箫王子”的金殿。
说起排箫,有必要小作交代。排箫与我国的古箫是不同的,排箫有数十个吹管,音区丰富,有难以状写的立体性,同时,它的音质缠绵多情,有那种九曲十八湾的幽密与长远,对演奏家的技术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演奏家是罗马尼亚的排箫王子赞费尔先生,以“云雀”为首的一大批排箫作品,使他成为公认的排箫领袖。杜聪正是在出访欧洲时一睹赞费尔风采的,于是他暗暗发誓:我们中国也要有自己的排箫,要有改良的、中国特色的排箫。
之后的一年多,杜聪绞尽脑汁设计排箫,与专业乐器厂的老师傅共同切磋,终于造出了如读者们今天照片上所见的“杜氏排箫”,它有二十八根吹管,演奏时一旦忘情进而闭上眼睛时,总有一种痴迷状。乐器厂的一位老师傅看了杜聪演奏的电视直播后对其调侃道:“我看你吹排箫的动作,可真象‘啃猪排’呀”!众人无不大笑。
杜聪的排箫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广大乐迷及观众的欢迎。其时,他巳调入上海歌舞团,该团领导动员本单位一流的歌、舞、乐、音、美人才,配合他演出,为他隆重推出了一台名为“排箫热浪”的演奏会,取得巨大成功。各地唱片商蜂涌而来,为他制作CD唱片,排箫组曲“沉思”第一版就卖掉了十万张;“橄榄树”、“罗密欧与朱丽叶”、“天鹅湖”等排箫专辑,也在短短的半年中销售了近八十万套,神州大地一时涌起了杜聪的排箫热浪,一些电影、电视制片人也瞄准了他手中的那支神奇的排箫,邀他在剧中伴奏,如“封神榜”、“海上旧梦”、“彩云追月”、“梦醒五棵柳”、“继母”、“南极之行”、“潇湘水云”等。
著名导演陈逸飞在执导影片“海上旧梦”时,其中需要一段排箫音乐,几位大腕演员一致推荐杜聪,但此时杜聪恰恰在杭州演出。
陈逸飞问:“能不能换一个人?”但乐队指挥回答:“非他不可,除非去罗马尼亚请世界排箫王子赞费尔先生。”,于是,陈逸飞电告在杭州与杜聪同台演出的毛阿敏,无论如何要把杜聪“绑”回上海。类似的故事是很多的,著名导演吴贻弓执导“阙里人家”,也对片中杜聪的排箫音乐大为赞赏;电影“燃烧的婚纱”的女主角听到片中杜聪的排箫声,总要潸然泪下,不能自己。
也有评论家撰文,称杜聪这位排箫王子是“煽情王子”,认为他“懂得如何把握当代都市人的情感闸门”,懂得应该怎样为饮食男女“设情、造情、煽情”,也有一些崇拜他的“追星族”认定他是所谓的“大众情人”。对此,他则报以一笑,戏谑道:“做个勤勤恳恳的“情人”也不错,老是能够吊起别人的胃口。”
杜聪简介:
1967年出生于上海
1978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赵松庭先生
1981年升入本科民乐系,师从陆春龄先生
1985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 同年获上海市文艺汇演管乐一等奖 同年与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第一张笛子CD专辑《幽兰逢春》,荣登香港电台十大古典CD榜
1986年与台湾《音乐中国》出版社合做,录制笛子CD唱片 《原野上的笛声》
1991年调入上海歌舞团。
1991年起,先后录制排萧唱片《沉思》、《红尘天使》、《秋梦1》、《高山流水》、《排萧王子杜聪专辑》等数十张。曾在数十部影视剧中领奏和独奏。出访过美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曾经参与制作了《黄孩子》、《阿姐鼓》、《央金玛》、《苏武牧羊》、等一系列大制作。
曾经在数十部电影、电视剧中担任独奏、领奏《家春秋》、《封神榜》、《女人们》、《燃烧的婚纱》、《继母》、《南极之行》、《画魂》、《海上旧梦》等。2002年起,借调到北京空政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