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灵芬
近日来,随着第八届中国合唱节在深圳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全国57支合唱团所带来的一场场合唱比赛、一幕幕的交流展演无不让鹏城的观众如沐甘霖、美不胜收。而本次比赛所特设的三场合唱艺术讲座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合唱爱好者前来倾听。昨天上午,在市群众艺术馆里,继徐瑞祺之后,被誉为“合唱大师”的我国著名合唱艺术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吴灵芬为人们做了一场题为《合唱作品的处理原则》的精彩讲演,生动的语言表达、亲自示范加演唱让人印象深刻。
合唱指挥的必备元素
从小的时候喜爱合唱到后来亲自组建合唱团,再到俄罗斯留学专研合唱指挥艺术,几十年来,吴灵芬一直深爱着这项艺术门类,并醉心于我国合唱指挥艺术的教学和发展。在昨天讲座的一开场,吴灵芬就指出合唱指挥的两大必备的元素——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和人声的认识及应用。要做到对作品的感知,首先要分析合唱谱子,并对其中的结构、和声、复调都要有正确的把握;其次就要了解曲子的历史,准确定位其声音形象;另外,还要多欣赏作品,以增加库存量。在人声的认识和应用方面,吴灵芬指出,明确嗓音的科学与歌唱艺术的关系,熟悉呼吸、吐变等音色技巧,并积累各种不同音质的演唱音响,这样才能够感知美好声音的生产过程。
注意分析语言的重音
不仅仅是讲理论,吴灵芬还善于结合作品来阐述对合唱艺术的理解。在谈及结构对作品的影响时,她以《雪花》为例,并亲自示范演唱,指出要以明确作品结构为前提,并结合作品意境与主题来塑造声音形象。“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音乐特色,唱歌时要分析语言的重音,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节奏与作品处理这一单元中,吴灵芬还着重强调了重音的作用。
注重整体的和谐性
“唱歌是一项牵动全身的、快乐的工作,歌声要由心而生,一直到每个细胞都充满着音乐感时,歌声才能产生作用。”吴灵芬还特别重视形体与表情对合唱的影响,利用肢体所激发的动力来演唱也是她多年来所坚持的理念。
无论是指挥职业的合唱团,还是辅导非职业的合唱组织,吴灵芬经常会向队员们强调团队的和谐性。她独创的“吴氏音乐教学法”更是要求学生用轻声、高位、直声、靠前等不同方法演唱,但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体音色的统一和演唱效果的和谐。她说:“在一支混声合唱团中,高音明亮,低音雄浑,男声刚强有力,女声抒情柔美,应该各具特色,分工明确,否则就会完全背离合唱的宗旨。”
要尊重作品的风格
在吴灵芬看来,做好合唱指挥的重要一点就是处理好音乐与击拍的关系,而图示则是掌握音乐的前提。“从拍子指挥到音乐指挥是一个不断学习作品及不断实践的过程。分析音乐、尊重作品的风格才能使手势或表演与音乐一致。因此,分析总谱,分清层次,把握音乐的性质,才能做到用最佳的声音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