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底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迅速扩大蔓延,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构成影响。近一段时间里,乐器行业业内人士也在广泛讨论和研究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乐器制造业所应采取的对策。
乐器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与音乐教育事业密切相联,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到乐器制造业能否壮大扩展。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音乐兴,乐器兴;音乐衰,乐器衰。只要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不断保持着持续发展的态势,当前金融危机对乐器行业的影响充其量是暂时的、有限的。
为此,记者日前通过在香港举办的第四届亚洲青少年音乐比赛的机会,采访了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吴祖强、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和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请他们介绍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对当前金融危机是否会对我国音乐教育产生影响发表个人见解。
吴祖强说:“当前总的来说中国的音乐教育是进步的,办好音乐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目前国家经济比以前好了很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问题也不少,这些年来折腾很多,教育事业最需要一个平顺的环境,因为它要一步一步地来,如果总是打断它,打乱它,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那么这个工作就很难做,而且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麻烦。这种情况在这些年好一点,在这种条件下,搞音乐的人要抓住有利时机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还是很有必要的。关于乐器问题,乐器各种各样,太多了,音乐离不开乐器,一个人的嗓子就是发出各种音响的乐器。民族乐器的条件从历史上来说简单一点,只不过是要求把它做的更加精美一些,但是成本和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都是具有手工技术水平就可以生产的,而不需要大规模的工业技术来制造。现在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型乐器在搞各种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进行音乐教育没有钢琴就压不住台,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虽然可以代替许多器材的效果,但成本也很大,而且需要经常维护保养,这都需要条件。要熟练掌握钢琴演奏也要付出很大代价,没有多少年的练习是不行的。钢琴的发展和人的培育是有关系的,是结合在一起,着急不行,快了不行,慢了不行,需要平顺的环境,按部就班地一步步做,只有大家努力去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果,最近正往这方面走,我们要抓住机会多做一点事情。乐器是复杂的,急不得,要有相当的投入,国家的投入是第一位,现在希望企业家多投入一些。第一希望他们都爱听音乐。还有一点,中国乐器成本低,要把质量弄好,全部是机械化也不现实。普及型乐器生产还是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精品乐器也是必要的,我不知道现在乐器发展有无总体规划,要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面,要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比分散经营还是有效果的。应当有一点行政的措施,如果只是民间的行为,而没有上边领导的说话也是不行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可以促进国家领导对乐器行业发展的关心,有机会我可以说说,因为我还是有一些说话的机会的,但我需要有一点典型的事例和问题。”
吴祖强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后,上级领导除了积极推动普及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外,在高等教育方面强调了扩招,连带到高校的扩大办学规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艺术高校音乐院校出现了问题,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在扩招的前提下,使原来全国只有九所音乐学院扩大到二三百所,原有的师范大学和综合大学纷纷独立建音乐学院,而却没有认真考虑师资和教学条件问题。另外还有自费生的问题,有的学校招了上万名学生,承担着办学和就业的难题。如何评价扩招对社会音乐人才的培养问题?可以认为这在数量上是一个成绩,但在质量上有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九大音乐学院仍然承担着骨干的作用,最紧迫的问题仍然是各校的办学方针和学生就业问题,大城市的音乐学院毕业生进不去专业院团,中小城市的中小学音乐老师紧缺,有的学生宁愿待业,进入自由职业行列,也不到中小城市就业。国家应当而没有提供合理的条件和办法去鼓励毕业生到全国各地就业,这也是国家需要认真考虑解决的问题,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说:“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音乐教育的指导方针就没有固定下来,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一会儿这个提倡这个,一会儿提倡那个,刚才吴院长也讲到,一会儿扩招,一会儿又不扩招,这些都是和不同的主管人有关系,他喜欢这个就提倡这个,不喜欢这个就砍掉。目前我们国家存在这个问题,中国的音乐教育基本上健康的,所以我们还有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平台来开展各项音乐事业,不同音乐院校办音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四川音乐学院招收的人多,这样资金上有所保证,招的学生少了就麻烦一点。大家都希望有一个良性循环,中国音乐学院与国外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国音乐学院最新成立了管弦系,中心是演奏中国曲目,演奏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发挥我们的特长,虽然成立的晚,但发展很快,把中国的交响音乐发展出去,此外还把原来的器乐系改为国乐系。”
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说:“金融危机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有的,但影响到什么程度?是直接还是间接,表面还是深层,目前还说不准。音乐本身是属于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是文化,是和经济基础相对应,音乐本身是一种非物质形态,不是直接消费品,而支撑音乐发展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尤其是各种设备物资更新和升级。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大量的投入在短期是会受到影响的,但音乐是有另一面的,把音乐转化为人们的文化消费,同样也会创造出很大的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从中国传统上看,音乐还不是文化的主流,远远不如文学和美术,现在要通过教育和音乐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来培养整个社会对音乐的热爱,发挥音乐的积极作用,促进人民对高雅、大众、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的参与。当音乐成为文化活动的主流方式的时候,会更好的拉动音乐文化内需,如果运作的好的话,说不定还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乐器对促进和谐,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品味上的作用,反而是当前环境下的一个机会,金融危机来了,要现实的应对,不要悲观的应对。
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说:“经济危机就全球而言是一次大的下滑,而对我们国家艺术教育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不会有影响。因为一是艺术教育面对的是考入高等院校的学子,不论什么情况下,学生都要接受高等教育,都要求学。二是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抵御经济危机的政策。三是在艺术上求学的孩子,家长们都有一个心理上、精神上、而最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准备。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的更好,不惜成本,不计后果。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质的飞跃。就当前的经济危机而言,我认为不会冲击我国的音乐教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