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和学生同奏
当春天再来的时候,春暖花开,世界又重现华彩。然而,林耀基先生却在春天,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永远的离我们而去。舞台上的白色大幕上,缓缓地出现了林先生那熟悉的笑脸,音容笑貌却是如此的真切。4月9日下午,林先生的追思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他生前的学生仁友,都怀着真切的思念与深深的悲痛来参加追思音乐会。
大幕后面的练琴声
练琴声把我们带回林先生的生前
多么熟悉、多么充满着希望的声音,白色的大幕布后传来小提琴的练习声,现场就如回到了林先生的生前,看到他在勤勤恳恳地指导着学生们练琴,看到他兢兢业业的站在讲台上为孩子们上课的身影。现场的学生和老师在宁静地氛围中追忆着林先生生活和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昭回忆道:“林教授富有才气的言谈,他为中国的小提琴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还有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在这里真情的表达对林先生的思念,我们的心情是悲痛的,但仅仅对他的怀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他的事业往前推进。”为此,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依托,将成立“林耀基提琴教育基金会”。用资金、乐器等形式资助有德有才之后辈,这是为纪念林先生一生的功德,秉承先生遗志最好的方法。
音乐会上,由林先生的爱人胡女士担任钢琴伴奏,柴亮、陈允、张堤、俞明清、徐卫聆等林耀基生前的学生及同事,还有他的女儿林薇及外孙女同台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谢昊明演奏了《爱的忧伤》、《爱的欢乐》,以表达的对林先生的哀思。
张立萍演唱《托斯卡》
为人真诚影响着每一个人
林先生为人真诚,对艺术的追求,优秀的品质和厚德载物的人格,不仅影响了他教过的学生,而且深深的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指挥家李心草因为在排演《托斯卡》没能来到现场缅怀林老师,但他通过女高音歌唱家张立萍带来了深深的哀思。他们平时就以父子相称,林先生的离世,对李心草个人来讲,就如失去了亲人一样的悲痛,在讲述李心草对林先生的哀思时,张立萍多次的哽咽,她说:”认识林老师二十多年了,他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活,为人正直坦诚的品格,就如他的艺术事业一样的辉煌,一月份我在大剧院演唱《托斯卡》,那是林老师最后一次参加我的音乐会,今天我还要唱《托斯卡》,弥补今生的遗憾。”
女儿回忆父亲
三个小故事表达的对父亲的爱
女儿林薇也传承了父亲的艺术道路,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林薇也奏响了小提琴的人生之歌。
父亲去世,女儿悲痛万分,她将会继续父亲的事业,父亲在他眼中即是严厉的老师,又是一个爱她的好爸爸。
童年的小女孩儿总是很顽皮,在练琴时,当有音准错误的时候,父亲会像对所有学生一样直接的指出女儿的错误,手指弹向持弓的手臂。为了报复爸爸,林薇竟在一次惩罚中故意逃脱,为此还窃喜不已。
去伦敦留学回国后,林薇总是不满国内与国外的差异,而林耀基却斥责不爱国就不是我的女儿,但是第二天早晨,父亲却在见到女儿时扮起了鬼脸,一切的不快都消尽在父亲对女儿的宽容与关爱之中。
在文革时期,全家人很难同时相聚,而林薇在1972年去广州时,父亲带着她坐自行车在珠江边上绕了四个来回,这成了林薇童年时最浪漫的回忆。
百人同奏《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百人同奏小提琴追忆大师
林耀基教授被中国同行们称为“采矿大师,冠军教授”,受到国内、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伟大的小提琴教育家”。在他的小提琴教育事业中,还先后培养出胡坤、薛伟、柴亮、陆威、李传韵、陆威、陈曦等一大批小提琴演奏家。他的学生们也在继续努力着,尽林先生未完成之大业,今天我们看到,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们,同在一个舞台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林先生的爱,表达了对林先生的感谢。上百人一起合奏了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和维瓦尔第的《A小调双重协奏曲》。悠扬的乐曲寄托了人们对林耀基先生深深的思念。欣慰的是,看到这么多晚辈继承林先生的艺术道路,相信中国的小提琴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大幕徐徐落下,全场沉浸在思念与悲伤的氛围中,默哀过后,人群中有的在擦拭眼角、有的在小声抽泣,舞台上美丽的鲜花似乎也在聆听着人们对这位人民艺术家的怀念。爱他、怀念他的人们用此时的静默追忆先生的音容笑貌,追忆那些快乐的音乐生活。
思念是一种情怀,思念也是一种力量,林先生离开了我们,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伤,贤才辈出的学子们将会为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奉献出他们毕生的热血,我们希望如果有天国他在那里一定可以得到快慰和喜悦!记住林先生,记住林先生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