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管是布依族民间乐器,已有200年的历史,管身竹制,因形似长笔而得名,流行于贵州南部荔波县一带。
笔管:布依族民间乐器,已有200年的历史。流行于贵州南部荔波县一带。笔管的管身用一根较细的长竹管制成,外形因与一支长笔相似而得名。在竹管的尾端,装有一个半截的葫芦作为共鸣筒。笔管全长79 厘米,其中竹管长68 厘米,葫芦长11 厘米。竹管首端直径1.8 厘米。在首端吹口处,置有一个竹制簧片,簧片既可在原来的管身上铲削而成,也可单独制作绑扎在吹口处。管身上开有3个音孔,第一、二孔距管尾较近,第三孔近离吹口。在管尾和共鸣筒之间,还扎有绸条作为装饰。
吹奏笔管时,口含簧片,管身横伸左方。3孔全按闭时发音为a,开第一孔为(c1),开第二孔为(d1),同时开第一、二孔发音为g。笔管的发音比较特殊,其筒音并不是最低音g,而是a,它的第三孔实际不发音,只作为控制最低音的音质而用,当开第一二孔发出的g音有沙声时,才能同时打开第三孔,而第三孔对高音(c1和d1)并不起作用。吹奏技术较好的演奏者,还能吹出泛音来。
笔管的音色浑厚柔和,并带有较浓的鼻音,与西洋乐器单簧管的中音区相像。由于笔管的音孔较少,只能发出4个音来,音域仅有五度,这使它的表现力受到很大影响,难于作为独奏乐器使用,而只用于笔管歌伴奏。但吹奏者却能充分发挥这4个音,运用衬腔方法,使布依族姑娘演唱的民歌——笔管歌,形成独具风采的布依山歌。布依族的笔管歌,内容非常广泛,曲调也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布依山区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