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喜欢或者还未留意到瓦格纳,那你可能对克纳佩兹布殊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如果你是个瓦格纳迷,他的名字就会是如雷贯耳了。克纳佩兹布殊的艺术风格鲜明,对德国文化情有独钟。因此他指挥演奏的曲目都只限于德国作品:贝多芬、布拉姆斯、瓦格纳和布鲁克纳等,其中又以诠释瓦格纳的歌剧成就最为卓著。
1888年出生于德国艾伯费尔德的克纳佩兹布殊自年少便酷爱音乐,他先在波恩大学学哲学,毕业后挥之不去的音乐情结使他又进入科隆音乐学院学习。1911年起他回家乡开始其指挥生涯,之后又相继出任鹿特丹瓦格纳音乐节和慕尼黑巴代利亚歌剧院的指挥职务。三十年代希特勒执政期间,他因拒绝加入纳粹而遭排挤,一度流亡到奥地利。战后,克纳佩兹布殊回到了慕尼黑,并在1951年拜鲁依特音乐节复办起一连13年在该音乐节上指挥演出《帕西法尔》、《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等瓦格纳的歌剧,其中1951年的《帕西法尔》成了一段乐迷有口皆碑的传奇,而1962年同剧的演出则留下了一个经典的录音。从唱片上听,克纳佩兹布殊诠释的《帕西法尔》音乐十分舒缓、稳健,音响浓重厚实,和声层次分明、织体有条不紊,乐段过度顺滑平稳整体均衡统一。总体上给人一种他和作曲家在精神和意识上有某种隐约的心灵相通的感觉与魅力。
除了瓦格纳的歌剧,克纳佩兹布殊还是位杰出的音乐会指挥家,曲目自然也以德奥作品为主。德国Orfeo唱片公司这张CD就收录他指挥巴伐亚国家管弦乐团和巴克豪斯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5钢琴协奏曲和第8交响曲,是1959年在巴伐利亚一场音乐会中的实况录音。与瓦格纳多重的性格,复杂的情感和阴暗的心境相比,贝多芬的音乐则充满了咆哮的激情,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情感。两人虽同为德奥音乐的两座丰碑,风格却异奇趣。克纳佩兹布殊在指挥这两部作品时倾注了更多德国人的深沉与哲思。第8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为明朗清新的一部,通常指挥都以较为轻快的手法来处理。尤其是第一乐章,是个生动活泼的快板。但克氏却用了一种较慢的速度和厚重的音响来处理,使乐曲一、富丽堂皇的一部,故有“皇帝”的别名。在这个录音里,素有“键琴狮王”之称的巴克豪虽已是年届75岁的高龄,却仍然不见老态,铿锵有力的触键,流畅顺滑的走句都令人叹为观止。而为他协奏的乐队在克纳佩兹布殊的指挥下也如下子变得凝重深沉了许多,将听者引进一个沉思的氛围。这样的片手法是否合适当然会见仁见智,但他确能让整部作品的情感表达变得更多样与复杂,体现出德国文化传统的理性思索。第5钢琴协奏曲可说是古今同类作品中最为宏伟壮观滚滚的大江,时而澎湃汹勇惊涛拍岸,与钢琴竞相争辉火花四溢;时而又如轻流绕舍映带左右,将钢琴烘托得光辉绚丽。璀烂耀目的钢琴与浑厚堂皇的乐队结合得乳水交融,将贝多芬音乐中的壮美与崇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张CD除了因是早期的单声道录音而显得声音较为单簿外,就演奏而论,实在是一场难得一见的完美演出。
克纳佩兹布殊指挥巴伐利亚国立交响乐团,钢琴:巴克豪斯 ORFEO C 385 96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