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富特文格勒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在录音室录制了贝多芬大部分交响曲,但他从未在录音室里录制过《第9交响曲》,也许在他看来这部作品只能进行现场录音。
现存的富特文格勒指挥的“贝9”录音中,1942年的柏林演出实况,气氛让人恐惧;1953年拜洛伊特音乐节开幕式的演出是音乐史上的伟大事件,但并未达到富特文格勒理想中的最好水平。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富特文格勒1954年在卢塞恩音乐节演出的贝9。
勃拉姆斯、贝多芬、布鲁克纳和瓦格纳的作品是富特文格勒的优势所在。他运用灵活的速度、节奏和力度的起伏和即兴发挥形成了他的艺术个性。富特文格勒曾对贝多芬作品进行了深入钻研。年轻时,他就经常随身携带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的总谱,可以凭记忆随时演奏其中的任何一个乐章。
1954年的卢塞恩音乐节上的“贝9”是富特文格勒最后一次演出这部作品。1942年版的焦虑、恐慌和世界末日的景象没有了,他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第3乐章非常慢,但丝毫没有停滞的感觉。音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第1、2乐章也是如此。在最后的合唱乐章,我听到了音乐与语言最完美的结合。乐土般的安详弥漫于每一个乐句,甚至每一个音符。此时的富特文格勒他比任何时候都要兴奋,他已经摆脱了二战留给他的噩梦般记忆。
4位歌唱家可谓是演唱“贝9”的梦幻组合,他们毫不费力地完成了曲中的高难度段落。男中音埃德尔曼在演唱时有些紧张,但仍有出色的表演。合唱队的表现不太理想,临时组建的卢塞恩音乐节合唱团比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BRUNO KITTEL合唱团要显得逊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3乐章的圆号独奏段落由丹尼斯?布莱恩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