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立正确基础
就像拿筷子、握笔的方式一样,人的大脑在学习某项动作技巧之初,会全盘吸收生理各方面的讯息:个别手指弯曲的角度、肌肉伸缩活动的部位、施力的方式等。最初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讯息进入大脑里,例如:小朋友可能会尝试三四种不同的握笔法,不过最终会有一种强势、频繁出现的讯息,压倒其他讯息,成为大脑所彩的固定模式,亦即定型为所谓的“习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会说这个人已经“学会”拿筷子、握笔,因为他做这个动作已经成为近本能的反应,直觉式的活动。习惯一旦养成,便根深蒂固,即使日后加以矫正成功,还是会无意间再度恢复。
学习弹奏乐器基本动作的过程,和学习拿筷子、握笔一样,而且,在早期所建立起来的习惯特别重要,因为早期的不良习惯,会造成日后学习的重大障碍。因此,在小朋友学琴之初,家长必须像教他拿筷子、握笔一样,反复再三地指导他保持正确姿势。要领是时时注意,时时保持正确。
2. 养成惯性动作
弹奏乐器,不只是维持一个固定姿势而已,还包括动作。以前例来说明大脑对于“动作方式”的学习:当大脑初次指挥人体从事某项活动,例如“用筷子夹花生米”时,由于缺乏类似的经验、讯息,无从判断该以什么样的肌肉动作方式来完成该项活动,因此,会以一种看来颇为笨拙的方式学习。第一次,用一种“可能行得通”的方法去夹:错误、失败,花生米掉下来。第二次,稍微改变一下方式,再试:错误、失败,花生米再度掉下来。第三次,放慢速度,更加小心翼翼地尝试,感受花生米保持在两根筷子间的恰当施力方式,在滑动的花生米与筷子之间精密地找寻施力点,大脑同时在活动中收集资讯,分析从事这项要领,调整肌肉动作。最后成功完成动作,学习到经验。
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初学夹花生米动作的时候,如果性急,一味地快试,快夹,通常成功只能碰运气;反之若以慢速度练习,给予大脑充分的时间去吸收、研究由指尖传达的重力、平衡等各种因素,则大脑很快就能掌握到要领,根据要领多加练习,很快就能夹得又快又准。
学习弹奏的基本动作要领,也应如学习夹花生米一样。每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新曲目时,都会指示先放慢拍速来练习,就是希望在慢速度的练习中,让学生有时间去动大脑。基本动作的练习应当以下述方式进行:
精确分析----分解动作----慢速度练习----熟练
老师会为学生示范动作,讲解要领,只是年幼的学生不见得有足够的观察力及理解能力,所以,家长应和小朋友一同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充分理解,然后于练琴时,反复为小朋友讲解,务必使小朋友领会,并且观察小朋友的练习是否正确精准。如果小朋友有某个动作做不好,绝对是由于理解不足、不正确,与练习的次数无关,毕竟人的肢体是受大脑的指挥,理解正确动作才能做得正确,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因此,基本动作的练习首重正确,家长不要过早要求动作快速,运指如飞,以免小朋友追求速度而放弃精准,宁可慢练千次以求扎实。
动作若有错误的时候,应先观察错误之所在,剖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帮助学琴的小朋友,建立对正确动作的理解,排除造成错误动作的习惯,进行纠正的练习。一旦建立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应尽可能于练琴时自始至终维持正确动作,勿令小朋友因疲乏或厌倦而松檞下来,以不正确的方式练习,以免前功尽弃。
3. 纠正的练习
演奏乐器的姿势与动作,以追求最佳的演出效果为前提,有时或多或少会违反了人体本能的动作惯性,例如演奏小提琴的姿势,就不是很符合人体工学原理;弹奏钢琴时的触键方式,为追求各种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有多种差异,学生必须用心去领悟,体会个中微妙的“感觉”,才能进行练习。可是演奏乐器时需要注意的部分很多,同时要注意左手、右手、手肘、手腕、指尖……各个不同部分的动作,免不了顾此失彼,到最后没有一个部位练得好。特别是在进行纠正练习的时候,若急于一次同时改进全部的瑕疵,往往会越弄越糟,旧缺点还没彻底改正,新的毛病又造成了。
因此,无论是练习新的技法,或纠正的练习,请学生养成一次只注意一个重点的习惯。因为,错误往往是由一个带动另一个,连锁反应下来的结果。例如:过分僵硬的肩膀会造成上臂紧张,下臂因而无法灵活,再造成错误的手腕角度……所以,练习时应先由整体的错误中,找出影响最重大的部分,集中精神来加以改善。要先撇开其他的错误暂且不理,直到反复练习将错误动作彻底根绝,重新养成良好习惯之后,再进行下一个错误的纠正练习。
这就好象在堆积木时,若底基础动摇,上面的积木也会跟着倒塌,挽救之计只有从最底下一个没叠稳的积木开始重新叠起,否则,一味地调整顶端的积木,基础不稳仍是徒然。一次只找出一个重点来练习,看似笨拙,但练好的部位,就像稳稳打好的一块基石一样,能够站在稳固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追求更高的成就。
4. 熟练与速度
追求基本技巧的熟练与,除了苦练之外别无他途。但是,从前述的分析中可以明白,所有的练习必须以正确性为前提,练习才有价值。不要误以为一味地苦练、死练,就可以把错误的动作练成对的,错误不经过纠正,永远是错误,在错误的基础上苦练,只会造成积习难改,日后琴艺更难以进步。
由于个人不易观察自己的肢体动作,家长应当扮演观察者兼教练的角色,协助子女练琴。所以,家长本身应对基本动作与技巧勤于研究,多向教师请教,以便在家指导子女练习。
(2) 建立感官的敏锐度
感官的敏锐度指的是音感及节奏感,以及对声音的质感、力度等各方面的感受性。
音感对学音乐的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Do, Re, Mi不分的学生学音乐,就像咸、苦不辨的人学烹饪一样,纵使依样画葫芦,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训练音感的准确及听力的敏锐,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相对于美术是空间的艺术。音乐中的节奏,即时间由音符分割而成的型式,音符同时标示出音高及时间值。在一段快板的乐句中,一个十六分音符所显示的时间值,可能仅有四分之一稍。演奏者究竟是弹足其时值、超出其时值、或在两个音之间留下少于八分之一秒的空隙?对于音乐的表现上,足以造成重大影响。由此可知,音乐家对节奏掌握的精准,来自于时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