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学习心得】胡琴教习格言弓法

【学习心得】胡琴教习格言弓法

分享到 |
日期:2009-5-25  来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编辑:刘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1、『弓速越快,音量越大』:单位时间内,所用的弓段越长,则弓速也就越快,因此也可以说『弓段越长,音量越大』。 2、『长音才是强音,短音难于强奏』:声音本身很短,又要音量很大,当然就较难作到。长音才易强奏,这是自然的原理。 因此由长拍变短拍,或由慢转渐快的旋律,适于处理为渐弱,而不适于处理为渐强; |2 3 |2 1 |23 21 |2321 2321 ==== ==== 由短拍变长拍,或由快转渐慢的旋律,适于处理为渐强,而不适于处理为渐弱。 43、『长拍用长弓,短拍用短弓』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却要相同』: 拍长不同,则所用弓段之长应亦有所不同,弓速才能相同。弓速相同了,音量也才 会相同。 因此弓段之长短,原则上应与拍子之长短成正比。譬如两拍用了一弓,则一拍应用半弓, 半拍只能用四分之一弓....。 全 半 半 全 全 全 半 半 全 全 |5 ─ 5 5 |5 ─ 1 ─ |1 ─ 1 1 |1 ─ 5 ─ | 原则上长拍的弓段只可以更长、更快、更强,短拍的弓短只可以更短、更慢、更弱。 绝不可不分长短拍,都用同样的弓段,以致长拍用了慢速弓,短拍反用了快速弓。


1、『弓速越快,音量越大』:单位时间内,所用的弓段越长,则弓速也就越快,因此也可以说『弓段越长,音量越大』。
2、『长音才是强音,短音难于强奏』:声音本身很短,又要音量很大,当然就较难作到。长音才易强奏,这是自然的原理。
因此由长拍变短拍,或由慢转渐快的旋律,适于处理为渐弱,而不适于处理为渐强;
|2 3 |2 1 |23 21 |2321 2321 
==== ==== 
由短拍变长拍,或由快转渐慢的旋律,适于处理为渐强,而不适于处理为渐弱。
43、『长拍用长弓,短拍用短弓』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却要相同』:
拍长不同,则所用弓段之长应亦有所不同,弓速才能相同。弓速相同了,音量也才
会相同。
因此弓段之长短,原则上应与拍子之长短成正比。譬如两拍用了一弓,则一拍应用半弓, 半拍只能用四分之一弓....。
全 半 半 全 全 全 半 半 全 全
|5 ─ 5 5 |5 ─ 1 ─ |1 ─ 1 1 |1 ─ 5 ─ |
原则上长拍的弓段只可以更长、更快、更强,短拍的弓短只可以更短、更慢、更弱。
绝不可不分长短拍,都用同样的弓段,以致长拍用了慢速弓,短拍反用了快速弓。
否则就犯了强弱倒置─短拍反比长拍强的大忌。这是弓弦乐器的最基本乐学原理。

3、『长短弓不分是傻子』:以为长拍弓速要慢、短拍弓速要快的人,就是这类傻子!
『国乐界的这类傻子可还特多』!考其缘由,应与我们国乐界对南胡练习曲的错误要求有 关──所有的南胡练习教本,都仿西乐,是从用全弓拉四

拍的全音符(长慢弓)开始的。 这是正确的。(『只用中弓操奏是传统艺人的通病』,主因就是传统艺师缺乏最基础
的长慢弓训练)。
但接下来的两拍、一拍甚至半拍练习,也被要求用全弓来练习,(有些教本且特称之为『不同弓速的练习』),就与西洋的教学重点不合了。
这时,西洋所重视的是不同『弓段』,而非不同『弓速』的练习。也就是『拍子不同,弓段不同,弓速却要相同』,而非『拍子不同,弓段却相同,

弓速反要不同』。
未经正确训练的学员,因长期受了长拍用慢弓,短拍用快弓之害,一遇长拍,虽仍有足
够的弓段可以快奏,也会不由自主的把弓速放慢下来。
4、『只用中弓操奏是传统艺人的通病』:优秀的粤曲艺师是绝非不用长弓的,平剧且多用长弓与一字一弓,只用中弓(甚至咪咪弓)操奏通病的

传统艺人,应是学艺未精之故吧!
5、『后联音(前联音亦同)左右弓段交互使用』:若长拍用长弓、短拍用短弓,则必然如此!否则必含混不清。
ㄇ V ㄇ V ㄇ V ㄇ V ㄇ 
111 111 633 633 155 155 666 666 111
-== -== -== -== -== -== -== -== -==
6、『抽弓子是拉琴之大忌』:所谓『抽弓子』,就是短拍长拉、弱拍强拉。拉琴的人,能够不抽弓子,可算就无大病了。有抽弓子的毛病的

人,无论拉的如何熟练,也好听不到那里去!
『抽弓子』的毛病最容易出现在下面几种情形:
1、 三拍子: 三拍子基本上须用全弓拉三拍,半弓拉一拍半,
否则也要『三拍子之二三拍用一弓』:如此才易表达三拍子第一拍强,二三拍弱之情趣。如下:
┌─┐ ┌─┐ ┌─┐ ┌─┐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有一拍半之三拍子,一小节拉两个半弓、如下:
┌─┐ ┌─┐ ┌─┐ ┌─┐
│X .X X│X .X X│X .X X│X .X X│
─ ─ ─ ─
┌──┐ ┌──┐ ┌──┐┌──┐ ┌┐ 
|5.6 56|1.2 12|32 16 56|1.21|1 ─ ─|
一二拍为长音之三拍子,一小节拉一个全弓如下:
┌────┐ ┌────┐ ┌────┐ ┌────┐
│X ─ X│X ─ X│X ─ X│X ─ X│或
┌─┐ ┌─┐ ┌─┐ ┌─┐ ┌─┐
│X ─ X│X ─ X│X ─ X│X ─ X│
若一二拍用一弓,第三拍也用一弓,
│X ─ X│X ─ X│X ─ X│X ─ X│
┌──┐ ┌──┐ ┌──┐ ┌──┐
│X .X X│X .X X│X .X X│X .X X│
─ ─ ─ ─
上面这两种情况,每小节第一、二拍,与第三拍,若都用了全弓,
则第三拍的短弱拍,就患了『抽弓子』的毛病──长强拍反弱,短弱拍反强,犯了强弱倒置的大忌。
47、『一拍一弓没有音乐』:一拍一弓,又叫作方块弓。只是练习曲而已。在很长的乐段中,只用到一种拉法,没有长短弓之分,没有旋律句

逗、连弓分弓对比,与跨拍弓处理的音乐,必然平淡无趣,而缺少抑扬顿挫的表情。
┌──┐ ┌┐ ┌──┐┌──┐ 
|1. 2 12 17 61 76 5 ─ |
┌──┐┌──┐ ┌──┐┌──┐
|16 51 65 33|65 36 53 22|
┌┐ ┌─┐┌──┐ ┌─┐ ┌┐┌┐ 
|3561 5763 |2.657 6132|

┌─┐ ┌────────┐┌┐┌─┐┌──┐ 
|1 1 6.156|1.23235 23563215 |6. 12|

8、『宽广的歌唱风旋律,要改为两拍拉一长弓』;目前这应已是多数教习者所共知的吧!
只会用方块弓,或一音一弓的人,最少也应学会采用两拍一弓,来拉奏歌唱风的主旋律吧!但仍有些团队不分长短拍,只会一字或一拍一弓的拉

奏歌唱风的主旋律喔!
┌──┐ ┌──┐┌──┐ ┌──┐┌────┐ ┌──┐
|1.2 3 5|61 5 6─|1.3 23 53 |21 6 5 ─|
9、『连弓、分弓应交错运用』:多字连弓圆滑、一字一弓轻快。兼而采之,才有表情便话与对比。
┌┐ ┌┐ ┌┐
|12 32 |12 56 |12 32 |1 ─ |
|56 76 |56 23 |56 76 |5 ─ |
┌─┐ ┌─┐
|6 3 1 6 |3 6 5 3 |
┌────┐ ┌───┐ ┌───┐ 
|12 35 23 51 |64 32 1 ── |
┌─┐ 
|1.2 35 23 56 |10 50 1 0 |
10、『长拍之后、大跳与换弦之间,是换弓的时机』:有附点音符就必有1/3拍长的短音符接连出现,附点的长音符之后,就是换弓的时机。其

后之短音符,则宜顺连于后音。
┌───┐┌─┐
|2.351 6235 1 ── |
===== ==== 
┌──┐┌──┐┌┐
|553 26 5612 3 |
-== ── ==== 
┌──┐ ┌─────┐ ┌┐ ┌─┐┌───┐┌─────┐
|1765 3561 |5 12 1216 |5643 2321|2 ─|
┌┐ ┌───┐ ┌┐ ┌┐ 
|56 53 |2 56 53 |2 ── |
┌─┐ ┌──┐ ┌─┐ ┌─┐ ┌┐
|4 2 4245|6 1 6 |5 6 4636|24 2 |
11、『短拍,应顺连于前面或后面的长弓』:叫『顺连弓』否则,若用了长弓,就强弱倒置;若用了短弓,则后音又无长弓可用了。
┌──┐ ┌──┐ ┌──┐
|5 5 |05 32 |5 5 |05 35 |6 6 |01 65 |3 3|

┌──┐ ┌──┐ ┌──┐ ┌──┐
|6 01 |6 05 |661 35 |6 61 |2 03 |2 01 |
┌──┐ ┌──┐
|1.6 53 6.5 32|
附点后必随有一短拍,这短拍不顺连前音,就该顺连后音
┌─┐
| 5 .6 3 2 | 1 ── |
──= ── 
『同音反复之首字或音阶进行多用顺连弓』:以先构成圆滑的旋律,增加对比。
┌───┐ ┌─┐
| 6561 6 5 | 3 33 36 |
== ─── ──= ── 
┌──┐
|5 .6 1 1 | 5 ── |
──= ──
┌──┐ ┌──┐
|0 53 2 2 | 0 51 2 2 |
──= ── ──= ──
12、『短弓起拍者要用相反的弓向』:后拍必为长音之短音,如切分音之头、波弓之尾等,若用了顺向短弓,则后拍之长音就无长弓可用了。

所以须用反向的短弓,将弓子运到弓头或弓尾,以便续拉下一长音的长弓。
切分音|X X X|X X X|X X X|X X X|
┌──┐ ┌───┐ .
|1 1 6 5 . 232|1 1 6 5 ──|
切分音是以短拍起音的,若不用中弓起音,就该顺连着前音,用前音的弓末拉出!短弱拍若与长强拍各用一弓,就会强弱倒置惨不忍闻!
=== 
┌──┐ ┌──┐ ┌──┐ ┌──┐
波 弓|O X X|O X X|O X X|O X X|

13、『拉弓便于渐弱、 推弓便于渐强』:离手越近,压力越大,这是杠杆原理。
14、『强拍、强音之起音用拉弓』;『弱拍、弱音起音用推弓』、
『渐强之结音用推弓』;『渐弱之结音用拉弓』。
15、『渐强由中弓起』、『渐弱由头尾端弓起』:除非同一音量有双弓,否则由头尾弓起音之后,第二音如何渐强呢?由中弓起音,才可以先拉

1/4弓段、再拉2/4弓段、再拉3/4弓段、再拉满弓,完成渐强的表情。
这四弓的渐强当从中弓起,

→
←─
───→
←─────
这八弓的渐强则恰好可从端弓起,
→
←
──→
←──
────→
←────
───────→
←───────
16、『短拍、弱拍由中弓起拍』:中弓起拍,就是只用短弓,拉完短弱拍后,弓子就能运到了弓头或弓尾,以便用长弓拉长拍、强拍。
17、『后半弓不要因突快而突强』:同一弓之连音,弓段应随拍长而定,弓速则应无变化。后音若非长于前音,弓段有何理由长于前音?弓段弓

速掌握不当,后弓后音就会突快突强。此问题多出于未善用大臂之故。
58、『渐趋于激烈的旋律,由连弓改分弓、
┌──┐ ┌┐ . . 
|2323 5656 | 1 6 |1 ── |
==== ====
┌──┐ ┌┐ 
|02 35 61 23 |5 ─ 3 5|
渐趋于缓和的旋律,由分弓改连弓』
┌┐ ┌───┐ 
|61 65 61 65 |5 ─ ─ ─ |
反之『速度渐慢的旋律,由连弓改分弓、
速度渐快的旋律,由分弓改连弓』:
┌┐ ┌┐ ┌──┐ ┌──┐ 
|2 4 |2 1 |24 21 |2421 2421|
因为改采分弓后,弓子才能越来越长,越来越快,越来越强。
改采连弓后,弓子也就自然才越来越短,越来越慢,越来越弱。

59、『短快弓用弓尾(推弓起)』:虽说弓头(拉弓)亦须加以练习,但用弓尾(推弓)演奏之短快音,较轻巧,姿势上也较方便。(小提琴之短快弓

虽多用拉弓,但以手型而观,胡琴的推弓,才相当于提琴之拉弓)。所以在『演奏短快弓之前,常用一处连弓』,以将短快弓,尽量安排为用弓

尾(推弓起)
┌┐ 
|666 661 |2 .1 |6123 2321 |6 .12|
-== -== - ==== ==== ==
|333 335 |6 .5 |3561 6165 |3 .35|
-== -== - ==== ==== ==
┌┐ ┌┐
|3535 62 |7776 5 |6161 6165|
==== ── ==== ==== ==== 
59、『短快弓要用腕』:
|1111 2222|3333 4444|5555 6666|

指法
61、『邻音为外弦,用外空弦、邻音为内弦,用内弦四指』:换一句话来说,也就是『能不换弦,就不换弦』。这样音质音色上的差异较小。
外 内
|5653 2.3 1 6|
I I
|3 32|1 ─ |
62、『内弦四指可代替外空弦』:这当然是指用四指按内弦的第五位置音而言。两音虽等高,但『用内弦四指,才可以猱弦』,空弦则否,且

『内弦音质也较佳』。
63、『三三换把制,可适用于下把位及所有调高』:首调换把制,只有上、中把之互换采用小三度滑音换把,最为完美可取。中下把之互换则

不为纯四度,就是纯五度大跳,以使食指切到4─1─5三音(Fa把、Do把)。D调第二位置之Re把、G调第二位置之La把、C调第二位置之 Mi

把,A调第二位置之So把,F调第二位置之Si把,就多不见用于中下把了。其实无论任何调高,中下把之互换,也应可采用小三度之滑音换把

制,以符合中国音乐的五声音阶风格。如此则La把、Mi把、So把、Si把、Re把等,也就都可见用于中下把了。
IX
| 365 32 |365 32 |365 32 |3 ── |
I X 
|2 2 |16 5|51 65|323 5|
|5 6 |161 2|12 65|5653 2||
Ⅲ ⅡX Ⅲ I Ⅲ 
|6 . 53|2 . 3|7 . 2| 6 ─ |
|2.4 56|45 24|1.4|24 21|7 57|1 ─ |
Ⅱ XX ⅡI ⅡI
|5 53|23 17|6 17|6─|
64、『以多个小跳,代替一个大跳』:『大跳间可差入一中间把』,这也就是三三换把制的基本精神。
X X IX 
|01 65 |365 32|1 1|
I II 
|1─ 35|6─ ─7|
65、『同音反复要用回转滑音』:传统音乐的同音反复音,或换弦、或换指、滑音、轮指、放指、颤指、打指...,总要加一些变化奏法吧?最少

前音先带起,后音就能加上小绰了。带起加小绰就构成了回转滑音。
↓ ↑ 
|5 ─ ─ 7|67 2 23 76|
↓↑↓
|1 ─ 3 5| 2 ─ 7 6 | 5 ─ 6 2|5 ─ ─ ─|
↑ ↓↑ 
| 2 5 5 2 1 ─ |
66、『小三度同弦同指』:若能将小三度奏出圆滑柔美的效果,就已具中国风格的基础了,小三度同弦同指滑奏,就是最基本的中国风格技术

。
ⅢⅢ XⅢ ⅡⅢ I
|1 35 65 23|1 ─ ─ ─|─ 35 65 23 |1─ ─ ─|
Ⅱ Ⅱ ⅡⅡ Ⅱ Ⅱ ⅡⅡ ⅡⅡ
|16 1 6 53|2 ─ 53 5|6 53 21 6|65 61 ─ |
67、『小三度上行时,高音用绰、小三度下行时,高音用带起』:总之『无论上下行,滑音动作只占高音的拍子』,且都『只以高音之用指来

动作』。
68、『小三度上行滑音时,是由虚到实、小三度下行滑音时,是由实到虚』:虚、实是指音高、音量而言。
69、『大跳上行,滑音占前音(低音)之拍子』:也『以前(低)音之用指来动作』又叫作媒介滑音。 ↑
|61 2 3 6 |5 .2 32 3 |21 6 35 6321 6|
70、『一三指可以互换、二四指可以互换』:尤其是小三度之用指,所谓互换也就是改用同指,用了同指后也就可以用滑奏法了。
Ⅲ I Ⅲ I 
|24 24 |54 24|61 61|21 61|
71、『把外音之用指,与把内之三度音相同』:这也就是三三换把制。
Ⅱ Ⅱ Ⅲ X Ⅲ Ⅲ Ⅱ
|1 ─ 3 5| 6 ─ ─ 7 | 6 .7 6 4|3 ─ ─ ─|
72、『往下移位,手腕先沉、 往上移位,手腕先提』:总之左手腕,是在移动方向之前方导引,而非在移动的后方推挤。 .
73、『可以张指也可以缩指』:D调外弦第四位置,可用四指张全音拉5;当然也更可用内弦食指,只缩半音拉出3,『能不换把就不换把』这

是为多数人所忽略的。
IⅢ ⅡI Ⅱ
|123 16 53 5 |123 16 53 5 |
74、『高把位多用三四指、低把位多用一二指』:一二指比较灵活,但三四指距离高音较近,且指头也较小,较适合拉高音。
I X I XI
|33 15 65 3 |33 61 52 3 |
75、『不会猱弦,不算会拉(胡琴)』:猱弦不能一学就会,不摔跤学不会走路,开始猱弦时尽管不标准不动听,也总比完全不会猱弦强吧?

到最后,大家也都八九不离十的!
76、『不会猱弦,不能毕业』:所以初学的人要尽早练习。
77、『猱音时,食指与虎口不触琴杆』:『扶琴杆的是大指』,所以琴杆一定要直。
78、『单把换单把、双把换双把』:也可以说『单位置换单位置、双位置换双位置』。这也就是三三换把制。
79、『模进旋律,用级进换把』:如此指型才较单纯。
II II II
|2356 3567 |5672 6723 |7232 7232|5.0|7.0| 

Ⅱ I Ⅲ Ⅱ II II 
|5612 4524 5 5 6156|456 6061 5612 612 |
II
|2024 1245 245 50|
80、『高位置不论把位』:三三换把制也好、首调换把制也好、级进换把制也好,到了高位置时,用指或移位换把就不必按常规了。因为这时

指距已相对变小了很多,一个位置已可以拉出超过一个八度的音域。
81、『自然泛音两端都有』:同一泛音效果,以中点为中心时,相对应的高位置与低位置,应各有一个,低位置之泛音比较好拉,不一定非拉

高位置不可。
外I Ⅱ内I Ⅱ
◇ 
I I Ⅱ . . ◇ ◇ ◇
|2 6 7 3 |3 7 6 3 |
6 7 2 3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