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拉紧的琴弦在发生时,不但有整根弦作为波长的震动,而且同时存在着分别以弦长的1/2、1/3、1/4、1/5...为波长的震动,这些震动发出的声音频率依次是基频、基频的2倍、基频的3倍...,这些倍频音统称泛音。由于基频音的振幅最大,所以它的响度最大,其他倍频的音响度依次减少。各种乐器的震动发声都有泛音存在,基音的泛音数目和相对强度就决定乐器的音色。
琴弦的二倍泛音震动的特点是整弦上有两个波长,整弦长1/2处是震动的节点,这里二倍频泛音的震幅为0,而这个节点确正是基频震动的波腹,振幅最大,如果用手指肚轻触这个节点,会限制它的震动,基频被抑制,就能听到清晰的倍频声音。同样如果在3倍音、5倍音的节点出处抑制振幅,就听到到3、5倍音,只是音量比基音要小,这就是泛音演奏的原理。
古琴的徽位就是弦上部分泛音节点的标记。各徽位在全弦上的位置是一徽(1/8)、二徽(1/6)、三徽1/5、四徽1/4、五徽1/3、六徽2/5、七徽1/2、八徽3/5、九徽2/3、十徽3/4、十一徽4/5、十二徽5/6、十三徽7/8,位置的分母数就是基频的频率被数,比如泛十一徽发音是散弦的5倍高。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