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分损益律”再往下推算,可以得到十二律,在《吕氏春秋·仲夏纪·音律篇》中有着详细的记载:“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族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 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 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 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 仲吕、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也就是黄钟弦长*2/3得出林钟的弦长,林钟乘4/3得到太蔟的弦长,然后再乘2/3。。。但到蕤宾生大吕那里,按顺序该乘2/3,但改为4/3,后面也依次改,就像7月是大月,8月本改小月可改成了大月,后面的大小月也都变一样. 将得到的十二律按弦长顺序排好之后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可以计算出他们之间的音分差距分别是114、90、114、90、114、90、90、114、90、114、90。因为是每隔八位生一律,所以这种生律方法叫做“隔八相生法”,十二律中奇数律为阳律,又叫做六律,偶数律为阴律,又叫做六吕,平常我们经常听说的“十二律吕”也就是指这个。十二律各高一个八度(或频率高一倍或弦长短一半)的音分别称作"清黄钟"、"清大吕"...;十二律各低一个八度的音分别称作“变黄钟”、"变大吕"...。黄钟在一定的时期会选定一个比较固定的频率,所以这十二律吕就确定了一套绝对音高的度量体系。
生律过程(假定黄钟的长度是177147,即3的11次方,这样其他各律对应的长度都可以是整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黄钟 林钟 太蔟 南吕 姑洗 应钟 蕤宾 大吕 夷则 夹钟 无射 仲吕 清黄钟
*2/3 *4/3 *2/3 *4/3 *2/3 *4/3 *4/3 *2/3 *4/3 *2/3 *4/3 *2/3
177147 118098 157464 104976 139968 93312 124416 165888 110592 147456 98304 131072 87381.33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
把各音长度依次排列得到:
音名 黄钟 大吕 太蔟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清黄钟
长度 177147 165888 157464 147456 139968 131072 124416 118098 110592 104976 098304 093312 087381.33
音位 0 114 204 318 408 522 612 702 816 906 1020 1110
音距 114 90 114 90 114 90 90 114 90 114 90
音位音距以音分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