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演奏技巧】小提琴右手基本方法

【演奏技巧】小提琴右手基本方法

分享到 |
日期:2009-6-15  来源:小蝌蚪音乐学习网  编辑:刘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     我认为在演奏小提琴时,整个右手和弓子好比歌唱家的气息,琴弦可比作声带,拉琴如歌唱家演唱时气冲声带振动原理一样。弓子的速度、力度、接触点的变化犹如发音的位置(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位置不一样相似),毫无疑问,小提琴应当以模仿人声的美声唱法为主。学习和掌握小提琴演奏的右手持弓、运弓,在各弓段的手指、手腕、小臂、大臂和转弦动作、发音练习和各种弓法技巧等,都应当以一个唱字为中心——心中有歌声,双手才会有琴声。当你拉出来的琴声接近歌唱,与心里想唱出的声音一样,并且很自如,那么,右手的弓法就是对的。反之,发出来的琴声不优美,不好听,声音挤、压或发虚,右手紧张等,那么,你右手的方法肯定是错误的。错误的发音概念违背了小提琴演奏应当是如歌般的美学原理。单纯靠右手的训练并不能表达歌唱的意愿,还必须与左手的基本方法、技巧、音准,尤其是与揉弦相结合,才可能让小提琴发出接近人声歌唱般的优美琴声。拉斐尔·布朗斯坦(美)所著的《小提琴演奏的科学》书中第一章的引言里谈到:“弦乐演奏者,一拿起乐器,在他面临的各种技术困难中,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音准问题,这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演奏者有多么老

     我认为在演奏小提琴时,整个右手和弓子好比歌唱家的气息,琴弦可比作声带,拉琴如歌唱家演唱时气冲声带振动原理一样。弓子的速度、力度、接触点的变化犹如发音的位置(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位置不一样相似),毫无疑问,小提琴应当以模仿人声的美声唱法为主。学习和掌握小提琴演奏的右手持弓、运弓,在各弓段的手指、手腕、小臂、大臂和转弦动作、发音练习和各种弓法技巧等,都应当以一个唱字为中心——心中有歌声,双手才会有琴声。当你拉出来的琴声接近歌唱,与心里想唱出的声音一样,并且很自如,那么,右手的弓法就是对的。反之,发出来的琴声不优美,不好听,声音挤、压或发虚,右手紧张等,那么,你右手的方法肯定是错误的。错误的发音概念违背了小提琴演奏应当是如歌般的美学原理。单纯靠右手的训练并不能表达歌唱的意愿,还必须与左手的基本方法、技巧、音准,尤其是与揉弦相结合,才可能让小提琴发出接近人声歌唱般的优美琴声。拉斐尔·布朗斯坦(美)所著的《小提琴演奏的科学》书中第一章的引言里谈到:“弦乐演奏者,一拿起乐器,在他面临的各种技术困难中,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音准问题,这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演奏者有多么老练,有多么高的演奏水平,音准是他最担心的事情……演奏者在演奏时当然要在心里唱这些音符”。他在第三章的引言中又淡到:“在演奏弦乐器时,右手的作用,可以和画家相比,弓子就是画笔。但是如果没有清楚干脆的左手指动作,那么弓子也是不能发挥效用的。所以,一旦左手得到一定训练之后,就可以用弓子做出许多变化和起伏”。根据他的论述,我理解为,左手的一切技巧与功能训练,都是围绕着以音准为中心的,而右手的“画笔”能否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则需要用左手的“颜料”来配合,以调合出绚丽丰富的色彩宋。

     右手的训练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很难说清楚、道明白,尤其是关于发音的音色、音质、乐感方面的审美趣味问题和左手、右手共同合作参与音乐表情等等,在演奏和教学实践中更多地在于启发、诱导与意会。一个好的提琴教师,应当着力于观察、发掘和激发出不同个性、不同类型(甚至含不同血型)的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看得见、摸得着,才可能脚踏实地地一步步迈向理想的境地。关于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理论,自小提琴演奏艺术诞生以来。迄今已经拥有许多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大师、专家、学者们的精彩论著和辉煌的文献。我在此仅以自己的学习体会,归纳为定型、放松、灵巧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对右手的基本方法理解的一管之见。

     (一)定型

     1、坚持正确的持弓法,让右手始终处于自然状态下握好弓。好的持弓法应当是这样:①拇指应放在弓杆距离马尾1/2英寸地方(马尾库与弓杆交接处);②拇指应当对着中指的第一关节上或是对着中指和无名指之间而不可对着食指;②让食指放松、微弯曲地放在弓杆上,用食指第二关节靠上一点的左侧面接触弓杆,并给予一种稳定而沉下去的感党;④小指头要放在弓杆内侧,中弓至弓尖时,为使下沉的力量转换在食指上,小指尖可与弓杆保持若即若离状态;而由中弓拉至弓很时,让小指呈自然弯曲状,指尖应直立在弓杆上,以平衡弓杆在弓根部位偏重的现象(如用指头肉垫触弓杆,弓根部位一下将变得很重)。除了用有力的跳弓演奏和换弦外,小指在弓杆上不应使用压力;⑤持弓的l、2、3、4指应当自然靠近,但不能互相挤在一起,食指、中指应微微分开,无名指与小指也要有一定的间距,这是为了让右手在运弓时处于自然形态,但如果将指头的间距分得太开,则适得其反,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紧张而影响演奏。持弓应当是结实、稳定的,但同时又是松弛与舒适的,手指在弓杆上要富有弹性。

     2、当把弓子放在弦上时,整个手臂的重量应当集中在手腕和中指上面。为了把弓放好,手腕要平,但手背是自然弯曲的,如果要演奏得更有重量的话,可在保持手型正确的前提下,让手腕与食指的触点感到更为下沉,并把重量更多地集中在1、3指上面,当力度变化时。则用食指与小指为加减(指弓子在琴弦上的沉浮感)。

     3、保持“四点一面”。四点是指大臂、小臂、手腕手指和弓子触弦各为一个点;一面是指整个手臂与弓子保持一个平面,弓子在运行时从弓尖到弓根都应当在一条直线上均匀的运行,手臂偏高或偏低都是错误的方法,因为破坏了平面会令人感到别扭和紧张并影响正常的发音。

     4、换弦。换弦过程中弓子的平面位子处于变化之中,一定要提前预量。分弓与连弓,弓尖与弓根换弦的位置与方法各异,譬如四条弦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要用整个臂落与抬的概念换弦以完成分解和弦或音阶的连弓,但两条弦频繁转弦就须加入小臂与手腕手指换弦了。从普遍的原则上讲,换弦时要保持“四点一面”,只须用臂更换各条弦的平面就行了,同时注意由此及彼换弦时尽可能地预先靠近,要边拉,边靠,边换,以消除换弦的痕迹。在相邻的弦之间,需在上半弓内作大面积的分弓小转弦时,则需要用小臀带动手腕手指宋帮助灵巧地换弦。

     5、明确在各个弓段上手与臀的主从关系。在演奏下半弓时,应当是大臂为主带动小臂与手腕手指;演奏上半弓时,应当是小臂为主手腕手指顺从;演奏中弓时,应当是小臂轻轻带动手腕手指;奏全弓时,整个右臂与手都要很协调地统一行动,将弓稳定自如地按各条弦的轨道控制在一个平面上运行,一般情况下持弓的手指手腕在拉全弓时不应主动发力拉全弓,应当顺从大小臂放松就行了,参与的动作是被动的。如拉全弓下弓:落大臂至中弓处;放开小臂至弓尖处。拉上弓:收小臂至中弓处;送大臂至弓根处。练习时可让学生心里默念“落、放、收、送”四字,全弓拉法就十分简易了。

     6、换弓。这里主要是指演奏歌唱性旋律时和在拉连弓的情况下,为消除换弓痕迹,避免发出难听的咔嚓声。解决此问题,方法颇多,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最好的换弓方法是借助钟摆或荡秋千的动作原理,在换弓之前给予一点缓冲意识(即换弓之前有一种反向的预示)就行了,这样,换弓的痕迹就自然地消除了。

     7、弓段的分配。当用全弓拉一个均匀的音符时(长顿弓和冲弓除外),要给这个音的后一半留更多的弓段,以便让它能呼吸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让弓子留有余地,这样做的目的足为了发音均匀。演奏强烈的声音时,运弓要短而紧凑,不能让声音拉散了。演奏轻的乐句时要使用较长的运弓,弓杆可向琴头方向倾斜一些。在演奏快速分弓的乐句时,要使用中弓到弓尖这一段弓子,用小臂为主的动作,让手肘保持自如的规律性运动,为了保持自如,下弓时要有往外放的感觉,这样才能让弓拉直。在演奏流动的连弓乐句时,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都要使用相同的弓速、相同的重量和长度,在弓尖和弓根处都要进行流畅的换弓,并且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重音。

     8、弓子的重量应平衡。从弓根拉到弓尖时,在弓根处不管演奏多么强的力度都切忌压弓,直到中弓拉至弓尖时,才可通过食指传递手臂的重量和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弓尖的地方也演奏得结实有力。拉长弓时,中弓是能够留住弓的最好地方。为平衡运弓,可以用“快——慢——快”这样的感觉来拉,但要注意弓根处不要使用重量,而在弓尖处应使用重量。

     9、要让每条琴弦发出最好听的声音。好听的弦乐声音应当是音色音质好,琴弦振动充分、悦耳、柔美和富有感染力。要做到、做好这一点就应当把速度(指弓速快慢)、力度(指弓的重量与压力的分配)、接触点(指琴码至指板之间)要调配恰当。准确而简要地说,不同的速度就有不同的力度与接触点;不同的力度就有不同的接触点和速度;不同的接触点就有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这三者的关系始终应是辩证统一的,在千变万化的演奏过程中既有原则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要以声音效果的好坏来鉴定调配的方法正确与否。譬如在拉EA弦时,要稍靠琴码拉声音才好听,而拉GD弦时就要稍离琴码,才能把GD弦上的特有声音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又如用下弓拉四音和弦时,当弓子由里到外转到高音琴弦上以后,就应当把弓毛和琴弦的接触点移向琴码才能使声音正常等等(速度、力度要及时配合变化)。

     (二)、放松

     放松是有原则的放松,其目的是让弓子在琴弦上有好的发音和让方法简单、轻松自如。

     l、下弓、上弓都要落臂,要有应力地让弓毛自然地挂弦,就象睡觉时让头部自然轻松地放在枕头上一样(如硬着或抬起头部是无法人眠的)。但落臂的力量要根据发音和强弱需要而适度控制好,一般中庸力度时将弓子的自重力量落下去,臂和手跟着弓子横向走就能很好的振动琴弦了。

     2、分析并组织好整个右手各部位的关节、肌肉、韧带、神经,让它们在自如的状态下积极配合,各司其责,协调一致,得心应手,一切都要服从大脑指挥。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手的1、2、3、4指从指尖算至大臂和肩的接头处一共有六个关节,唯大拇指只有五个关节,如何让这些各个部位的关节(含肌肉、韧带、神经在内)能够在乎行慢速运弓时既通畅又均匀,我以为应模仿蛇的爬行动作,虽然在各个不同的弓段上手腕手指、大臂小臂在运弓时有主有从,但是,应当做到小分工大协作,不能破坏协调与统一的整体感。

     3、借用牛顿的“万引定律”与地心吸力交“朋友”。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小提琴只拉上弓不拉下弓。拉下弓时,让手腕手臂松,控制好弓毛轻轻挂在弦上(或叫粘在弦上),按序列让大臂、小臂、手腕及手指随运弓的轨道顺着地心的吸力自然掉下去就行了,只须根据节奏的快慢控制好弓速的变化,要尽量避免用手去拉下弓(注:冲弓、顿弓发力例外);而拉上弓时,是与地心吸力相反的,当你从弓尖拉至弓根处时,应当是按运弓轨道贴着弦,挣脱地心吸力产生一种向上飞翔的感觉把弓子引上去。这个原理可在各类弓法中尽可能地广泛应用。

     4、大拇指动作。大拇指是否紧张的捏弓对右手的发音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大拇指应放松和避免捏弓现象。关于拇指动作、原则应为:从弓尖到中弓时,让大拇指处于自然的伸直状态;从中弓拉至弓根时应当让拇指顺其运动方向逐渐呈弯曲状,并让大指一关节稍稍外突,其它指头也要顺从。拉下弓时,则按以上讲的程序反过来回复到弓尖。

     5、食指根部的动作。食指根部能否顺其运弓轨道与上下弓在各类弓法与弓段上游刃自如的参与犹如“弹簧圈”一样的适当动作,这对于学习者发音,右手技巧发展与规格高低将起着“领导者”或称为“带头羊”的作用。可以设想,如果食指根关节封闭不动,其它各指紧接着会发生僵硬,甚至会导致整个右臂紧张。所以,食指根部恰当的参与动作有益于美化发音(不宜过大)。

     6、固定持弓法。在练习和演奏时,常常发生持弓移位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愤况,就应当检查持弓法是否正确,是否捏弓和手指动作过大而造成不稳定状况。正确的持弓法无论在弓尖、弓中和弓很部位基本形态是不变的。

(三)灵巧

     1、右手的灵巧状况是好是坏,和左手一样,也是和定型、放松息息相关的。没有右手方法上正矾的基本形态,灵巧就无从谈起。

     2、右手的灵巧概念,必须与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艺术原则紧密地结合,正确与否,应当与演奏的效果好坏挂钩。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右手的各类弓法,如分弓、连弓、顿弓、跳弓、波弓、抛弓和平弓等,并月.分寸尺度能掌握到恰到好处,使琴声非常悦开动听;能忠实地表达作品,就达到了右手灵巧的标准。

     3、牢牢地掌握弓法技术原则。如果学习者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弓法技术原则,而且已经通过了许多不同的练习曲坚持不懈地进行刻苦的练习,你就能够做到“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那么,就可能获得敏感而灵巧的弓法技术。

     4、在演奏中灵巧的形态。正确而又灵巧的演奏形态应当是:①简单;②容易;③自然。而错误的方法则显得:①复杂;②困难;③紧张。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杨宝智教授所著《谈林耀基小提琴技术训练的要诀》一文(《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1期)中有关左、右手训练的内容,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和更加准确地解决我们自身的演奏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

           第三套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教程(主讲 苏雅菁)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音乐理论基础

主  讲:楼天宇

立即试听

和声学教程(上册-01至

主  讲:陈诺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 殷承宗:中国钢琴艺术需扎根传统文化
  • 中国音协2014年寒假北京考区考级报名简章
  • 河南各地7月音协考级成绩查询入口汇总
  • 长江杯第三届钢琴展演北京选手音乐会实况
  • 2013年高考音乐特长生招生专题
  • 黄河--北京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

热门标签

教材教辅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页数:104页

isbn:978-7-103-03398-2

购买价:83元

  • 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卷(第三
  • 康建东交响作品音乐会DVD/CD合

乐器

阮

  阮,阮咸的简称,旧称“汉琵琶”,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与从龟兹传来的曲项琵...

扁鼓

  扁鼓,是蒙古、藏、朝鲜、满、纳西、彝、苗、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蒙古语称恒格勒格。藏语...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