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沙·海菲茨于1901年2月2日出生在当时俄国的维尔纽斯,他是出生和居住在俄国的犹人。他父亲是一位狂热的小提琴手,正是因为如此,海菲茨一生下来就伴随着小提琴的声音长大。三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五岁时,海菲茨进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之后,海菲茨的演奏才能显露得更加惊人,他以极快的进步速度使得他周围的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在他七岁时,在一次观众达上千人的公开音乐会上,他极为精彩的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他幼年成名的重要标志。1901年,九岁的海菲茨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了大名鼎鼎的奥尔教授的门徒。因为从他身上敏锐地感觉到一种未来小提琴大师们所具备的全部素质,奥尔将海菲茨列为他身边的重点学生,精心培养。就这样,海菲茨跟随奥尔学习了六年,毕业时成为班上最为出色的学生。作为一名在少年时代便倍受人们瞩目的小提琴艺术天才,海菲茨很早就开始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出。1912年11时来到了维也纳和莱比锡进行了成功的演出。1914年,他又在著名指挥大师尼基什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在柏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交演出使行柏林的各界人士无不感到由衷的震惊。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海菲茨一家为了避乱而迁居到了美国。同年的10月28日,17岁的海菲茨在纽约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一场成功的重要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奏了维尼亚夫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等十首具有艰深技巧的乐曲。他的演奏立即轰动了整个纽约,演出结束后,当地的各大报刊都争先发表了赞扬他的文章,评论家们一用"出类拔萃的小提琴家"这样的赞语来称谓他。在20世纪的二、三年代中,海菲茨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具有超群天才和极其活跃繁忙的小提琴家的印象,当时,他的足迹遍及了世界主要地区。1925年,24岁的海菲茨加入了美国国籍。1934年,海菲茨终于有机会回到了阔别了近20年的故乡。他当时对前苏联的访问演出曾在当掀起了一阵巨大的狂潮,人产像对待凯旋的英雄一般来看待海菲茨。当时,海菲茨在莫斯拉和彼得堡分别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前苏联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扬波尔斯基曾忠恳地评论道:"海菲茨的演奏是一种气魄浩大而又无所不能的艺术,他的技巧既宏伟又辉煌,表情既生动又细腻,各种妙处无不兼收并蓄和韵味无穷,他的演奏充满着新鲜生动而又用之不竭的音乐天才。纵观海菲茨的演奏,有许多方面都是极为独特的,他喜爱快速的演奏,但丝毫损害不了他那充满魅力的音乐性。他的右手运弓如同灌注了神韵一般,充满着无尽的魔力,左手的技巧同样精湛的,运指的速度快,更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多快多难的乐句,他都能清晰的演奏并有精准的音准。另一大特长就是他左手揉弦变化丰富,这种揉弦所产生出来的效果使得他演奏出来的音乐充满着生动和活力。而当这种揉弦与那富有绝妙控制力的运弓技巧相结合之后,便产生出了种色彩柔和,妩媚醉人而又带有甜美感的色,这种音色,最终成为了海菲茨演奏风格中的一种突出标志。1987年,海菲茨以86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他去世以后,全世界的舆论界都纷纷发表了对他的高度评价和对他辞世所表现出的极度惋惜。他是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中光辉典范,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使人怀念的音乐巨人。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