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技巧精湛熟練,風靡一時,是意大利最傑出的小提琴家與小提琴作曲家。他在小提琴上的造詣相當於李斯特在鋼琴上的造詣,素有「小提琴之王 」的美譽,其他尚有如「小提琴魔神」、「南方的魔術師」等美稱,均為歌頌他的小提琴技巧。但帕格尼尼被誇張的部分相當多,史實上不明之處常被人附會傳說,而留下不少逸聞。
帕格尼尼於1782年出生於意大利熱那亞一個貧窮之家,父親為販賣商,但亦略懂音樂,帕格尼尼小時候即跟隨父親學習曼陀林與小提琴,8歲時已能創作奏嗚曲,11歲時在公眾之前演奏而被稱為神童。父親便帶他去巴爾馬,先後在賽威多、柯斯塔、巴埃爾諸氏門下接受音樂教育,短時間之內即習得高度的小提琴技巧,作品數亦大增。
1799年帕格尼尼17歲時開始獨立,並做範圍較廣的活動。他的左手掌較普通人長,約為十五、六公分左右,任何難曲對他而言真的是易如反掌,這麼一位外貌特殊的怪人以卓越的技巧演奏浪漫的曲子,使聽眾莫不為之神魂顛倒。
1801年19歲起,帕格尼尼與一貴婦人同居並轉而熱中吉他音樂,也因此暫時離開音樂舞台。但不久後,他又再度活躍於小提琴的演奏活動,並且比以前更轟動。1805年23歲時,接受拿破崙之妹的邀請前往魯卡宮廷擔任小提琴演奏。3年之後辭去這個職務而赴歐洲各地演奏旅行。
帕格尼尼開拓了「雙重奏法」、「撥奏奏法」、「近馬奏法」等新的小提琴技巧,對樂壇上的貢獻功不可沒。他的演奏效果與音樂對於後來的李斯特及許多音樂家均有莫大的影響。
1804年,帕格尼尼因喉頭結核而去世,他的神秘奏法從不公開,甚至連弟子亦未傳授,所以此項技巧隨著他的死同時消失了。
著名作品有「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隨想曲二十四首」、「女巫之舞」等。
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称为小提琴魔术师。他最辉煌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如痴如醉。技巧之精湛有24首小提琴独奏曲为证。
出生于义大利北部热内亚,父亲安东尼欧·帕格尼尼,母亲狄蕾莎。波姬亚蒂,皆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大概继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体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拉琴的,肩膀;手肘;手腕关节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还有他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藉由调音,而是从指法的改变,学过乐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调半音以后,会使得升降记号大变,即使看谱已很困难何况是即时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议的大,一般提琴家必须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两条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据说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条弦拉出四个八度,这相当于在手掌弯曲状态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各位把手拉开看看吧!试试能张开到几公分呢?
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技巧如魔鬼般,其小提琴乐谱看起来有点像钢琴谱,许多技巧简直不可思议,双泛音;双颤音;左手拨弦;连续跳弓等超高难度技巧,这或许跟他长相有很大关系.小提琴家都希望能亲眼目睹他的现场演奏,不过看过他表演的人现在至少200岁了,我们也只能从他留下的曲目感受他的技巧。
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协奏曲里包含各种艰难技巧,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第一号第三乐章"钟"更被李斯特拿来改编为钢琴曲演奏.第三乐章以轻快"飞跃断奏"开始,是大家最喜爱部分!接下来技巧"近马奏法"对乐坛贡献更是功不可没,所谓"近马奏法"顾名思义就是拉琴时弓靠近黑色琴马部份甚至超过,一般弓要维持在琴桥和琴马间,靠近琴桥则声音变硬变尖,靠近琴马则变软变模糊,由此创造出特殊音效.其他帕格尼尼创造技巧以左手拨奏及连续跳弓最常被运用。
第一号协奏曲是D大调,但神奇之处在于当年帕格尼尼演奏时是把四条弦调低半音,因此是看D大调谱按降E调指法,当今演奏家可能没这能力.他的技巧才会被称为是魔鬼所赐,好一个小提琴魔神!帕格尼尼的演奏相当商业化,他的技巧为他赚进无数钱财,音乐演奏会票价极高,但却场场爆满,听众无法抗拒他的魅力.此传奇人物生活相当糜烂,随著巡回各地演奏也到处谈恋爱,即使婚后依然如此,他自20岁以来就一直受到病魔缠身,可能是因为幼年时生活环境较差,年长后生活不正常所致,喉病和肺病一直伴随著他,病痛使他的个性古怪,死后留下东西并不多且大部分失传.从古至今多位作曲家曾根据他第二十四首绮想曲发展主题变奏曲,较知名的包括布拉姆斯,舒曼,拉赫曼尼诺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