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来,小提琴演奏这个职业基本上都是属于男性。自从本世纪40年代,法国的女小提琴家涅娃(Ginett Neveu,1919~1949)脱颖而出,令世人耳目一新,只可惜她过早地死于空难。不过,涅娃的出现毕竟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此之后女小提琴家相继出现,而且每一位都光彩夺目——郑京和、穆特、穆洛娃、美岛莉、张莎拉、丽拉等等这些人名都已经在音乐爱好者心目中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而最近几年,飞利浦公司又推出了一位新秀——取访内晶子。她的出现虽然没有郑京和、穆特出现时那样令人震惊,但她那一只独秀的韵味却能令人印象深刻。
去年,取访内晶子在飞利浦出版了她的第一张唱片(454 180-2),曲目是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苏格兰幻想曲》,由著名指挥家马里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协奏。这张唱片虽然没有一鸣惊人的效果,但是却充分展现了取访内晶子的非常自如的控制力、对乐曲的整体把握力、传达给乐队的动情力、优美高贵的音色和细腻的乐感。这些都足以令人刮目相看了。
今年,飞利浦出版了她的第二张唱片——《回忆》(454 480-2)。曲目包括柴科夫斯基的《回忆》作品42、席曼诺夫斯基的《神话》(作品30,三首音诗)、拉赫马尼诺夫的《三首沙龙小品》(作品6)和维尼亚夫斯基的《莫斯科的回忆》、《谐谑曲与塔兰泰拉舞曲》、《主题与变奏》三首小品。选择四位东欧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期浪漫主义大师的冷门作品作为第二张唱片,似乎是取访内晶子的精心设计。一般来说,演奏家的前几张唱片都应该是古典与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这样既能够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力又可以使人有一个横向比较。而取访内晶子在其开始阶段就选择了这些冷门作品则寓示着她的一种个性。在反复听了几次之后,我感觉取访内晶子的处理虽并不火爆,但是很耐听,更多的是赋予了这些作品新鲜的灵性。对于广大的乐迷来说,虽然曲目很冷门,但是悦耳的旋律、新鲜的和声与音响使其欣赏性一点儿也不比标准曲目差。
取访内晶子1963年生于日本东京,三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不久进入TOHO GAKUENMUSIC CLASS FOR CHILDREN,很小便在全日本小提琴比赛中夺得少年与青年组的第一名。1987年,获得日本音乐比赛大奖,同年还获得MATUSHITA AWARD大奖。进入TOSHIYA ETO学习,毕业于该校(TOHO GAKUEN SCHOOL)音乐系,取访内晶子后来随美国朱莉亚音乐学校名师迪蕾女士、哥伦比亚大学华裔小提琴家林昭亮与——柏林国家高等学校(约阿希姆曾任院长)的屈斯塔(Hochschule der Kunste in gerlin)——学习小提琴。取访内晶子那杰出的才能和勤奋博得老师们的赞赏,遍访名师也使取访内晶子受益匪浅。1990年,取访内晶子在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她是获得该大奖年龄最小的选手。她同时还获得该大赛的最佳巴赫演奏奖与最佳柴科夫斯基演奏奖。取访内晶子获得过奖项的其它比赛还有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和比利时伊莉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
迄今为止,取访内晶子已经与当今最著名的乐团和指挥合作到世界各地演出。与她合作过的指挥有:毕齐科夫、马泽尔、马里纳、小泽征尔、普列特涅夫、普列文、罗斯特罗波维奇、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斯维特兰诺夫、特米尔卡诺夫等。与她合作过的乐团有: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明尼苏达管弦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辛辛纳提交响乐团、圣马丁学院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莫斯科爱乐乐团、匹斯堡交响乐团、莫斯科国家交响乐团(前苏联国家交响乐团)等。
面对取访内晶子这样一位面貌秀美的女小提琴家,有些乐迷难免会产生疑问——真的是那么好吗?有没有“以貌取人”的成分?其实怎样认为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亲耳聆听一下,那么我相信您会作出正确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