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交通不便,不利于人们知识的学习与传授。这就形成各地区的制琴师们以本地最有才能的精英份子为核心自成一派的局面。
最重要及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意大利制琴流派当然是克莱蒙那(Cremona) 学派。根据 2000年最新出版的资料《Marco Vinicio Bissolotti:The Genius of Violin Making in Cremona》,克莱蒙那学派的创始人是1505年左右出生的安德烈-阿马蒂。那个时候,克莱蒙那隶属于强大又富裕的威尼斯总督的管辖之下,具有很浓厚的音乐文化气息。在1534 年左右,安 德烈-阿马蒂开设了他自己的专业乐器制造作坊。由于他的乐器制作精良的声名远扬,欧洲各处贵族和宫廷的订货单接二连三。1564 年,年轻的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向安德烈-阿马蒂订制了一组共38件精美的乐器。很明显 , 那个时候克莱蒙那学派已经决定性的胜过了它的竞争对手:伯莱西亚 (Brescia)学派。
安德烈-阿马蒂于1577 年去世。但是他的两个儿子:安东尼奥-阿马蒂(Antonio Amati) 和简罗拉莫-阿马蒂 (Gerolamo Amati , 也称西罗尼姆斯-阿马蒂,Hieronymus Amati) 继承了他的事业。简罗拉莫-阿马蒂的儿子尼古拉-阿马蒂 (Nicolo Amati,1596 年~1684 年) 就是最伟大的安东尼奥-斯特拉地瓦利 (Antonio Stradivari,1644 年 ~1737 年) 以及乔塞佩-德-吉苏-瓜乃利 (Giuseppe Del Gesu Guarneri) 的业师。除了上述的那些伟大的制琴家族外,克莱蒙那学派中声名显赫的制琴师们还包括路吉利(Ruggeri) 家族、贝贡奇 (Bergonzi) 家族、奇留蒂(Ceruti) 家族等等。
早年唯一能与克莱蒙那学派争霸的是同样古老的伯莱西亚学派。他们最主要的人物是格斯帕罗-达-萨罗、吉凡尼-保罗-玛其尼 (Giovani Paolo Maggini) 以及罗杰里 (Rogeri) 家族。一般地说,他们制的提琴尺寸略大些,声者强壮有力;但在音色甜美方面就比克莱蒙那学派的作品略输一筹。
当时,其它的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如威尼斯、米兰、那波里、佛罗伦萨、都灵、曼图阿等等地方都产生了很多优秀的制琴师和制琴家族。
威尼斯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蒙塔尼那纳 (Dominicus Montagnana) 、贡菲利拉 (Matteo Goffriller)、赛投费(Seraphin) 家族、托诺尼 (Tononi) 家族等等。蒙塔尼那纳制作的大提琴就被一些大提琴家认为是决不输于斯特拉地瓦利的名器。
米兰学派的名师有:泰斯托里 (Testore) 家族、曼特各查(Mantegazza) 家族、兰都费 (Landolfi) 家族、各拉奇诺 (Grancino) 家族等等。泰斯托里的琴做得很随意,有时仅用黑墨画线来代替镶边线,但是声音却很是出色。
那波里虽然在意大利的南部,但著名的加里亚诺 (Gagliano) 家族有着不容忽视的悠久 制琴历史,这个家族的制琴历史延展了二百多年。还有凡塔帕尼 (Ventapane) 家族。
佛罗伦萨有制琴家:卡尔卡西(Carcassi)、凡吉利斯蒂(Vangelisti)等等。
都灵地区的制琴历史也是既辉煌又悠久。J.B. 瓜达尼尼在 1759 年离开克莱蒙那后,经过帕马主到达都灵,最后在都灵去世。在那里,他制作了一批非常出色的提琴。后世的专家们都公认,那个阶段是他的黄金时代。在他去世之后,瓜达尼尼家族的后人一直继续着他的制琴事业直到二十世纪中叶。1948 年法兰西斯科-瓜达尼尼去世,才结束了这个家族在制琴艺术上的专注和执着。另一位制琴大师:法兰西斯科-帕利森达 (Giovanni Francesco Pressenda ,1777 年~1854 年),被很多专家推崇为是十九世纪的斯特拉地瓦利。其学生古欧塞皮-罗卡 (Giuseppe Antonio Rocca,1807年 ~1869 年) 的作品也是现在许多演奏家与收藏家高价寻觅的珍品。
曼图阿则除了有瓜乃利家族的一个分支外,还有巴拉斯曲利 (Thomas Balestrieri) 、卡美利-卡米路 (Camilli Camillus) 等等。
由于那时交通不便,造成了各个流派各具特色,也各有优劣的情况。数百年的演奏实践证明了克莱蒙那学派的乐器最为大家喜爱,所以价格高到令人目眩。其实,如能找到其它流派名匠的作品,只要乐器处于良好的状态,也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