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小提琴与羽毛球也有相同的地方? 听过古典音乐的人一定知道海菲茨(Heifetz)的大名,他被喻为世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神乎其技的技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在他逝世的几十年间,都找不到一位能挑战他的人。 海菲茨如何练琴的秘诀是不少小提琴家都渴望知道的事。有一次,我无意中在一篇题为「海菲茨谈琴录」的文章中,意外地发现这位伟人的练琴心态与我打羽毛球的内容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只要把练琴的字眼化为练习羽毛球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於是我把文章的部份内容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完全愿意向同行们透露掌握小提琴(打羽毛球)的『秘诀』,问题是,这样的秘诀存在吗?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假如一个人在某方面做得比别人好,他就一定知悉如何做到的『秘诀』。然而,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可能他之所以能做到,就是因为他能,因为他的大脑能力,而不是因为他的身体运动。 我不想贬低教学价值,因为伟大的教师确能对演奏家(运动员)的艺术(运动)生涯起很大作用,但是,一个教师能教出大量的学生,而这些学生的断弓、跳弓、八度、连奏(杀球、吊球)等技巧都是各不相同的,存在著无限的可能性。 要想成功地掌握小提琴(羽毛球)的技巧,每个演奏家(运动员)都应当认真地研究自己的个性,把脑力集中在他想得到的音质(运动效果)上。 每个小提琴家(运动员)的声音(技术)都可以靠揉弦的方式(打法和动作)辨认出来,就像辨认嗓音一样容易。谁能解释一个小提琴家(运动员)是如何把心中的感情(战术)转化为手指尖的颤动(用力)的?我的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球技)就是我的声音。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 没有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运动家)是靠模仿成功的。同样,一味採取别人的方法,永远也无法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得益,最终必须靠自己的主动(练习和领会)。当然学习小提琴(羽毛球)技术的「标準方法」确实是存在的,而好的小提琴家(运动员)和伟大的小提琴家(运动员)之间的区别则是来自内心。按照标準方法可以创造出大批小提琴家(运动员),但无法造就一个艺术家(运动家)。 对我来说,所谓练琴(练习羽毛球)是把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首先,我学习一首曲目(想想我有什麼地方要改善,有什麼希望今天能做得到。),我把这称为「脑力工作」。然后我开始练习它,我称之为「体力工作」。一定要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别忘了,当你在一首曲子(动作)上花费了一定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一要停下来放鬆。所以我一天练琴(练球)三个小时并不是连续不断计算的三个小时,而是纯粹用於练习的时间为三个小时,中间间隔著许多休息时间。 我能想象自己在公眾面前表演时,样子一定显得十分轻鬆。这是因为我每次上台表演(出场比赛)前,都练得非常卖力。只要多多练习,艰难的曲子(战术或动作)就会变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