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痴者,便是其人为琴而痴,为琴而迷,为琴而傻,为琴而疯,甚至为琴而死。我们认为历史上最名符其实的琴痴应首推安东尼奥-斯特拉地瓦利。他穷毕生之精力对制作出最完美的提琴那种执着的精神举世无双。斯特拉地瓦利约二十岁左右开始制作提琴,一直到他九十多岁,从未间断,整个制作生涯长达七十余年。而且最后还是在工作时,死在工作台边。其实在斯特拉地瓦利的晚年,他已经十分富裕。在当时的意大利克莱蒙那,人们有一句流行的俗语谓:“富有得像斯特拉地瓦利”(As rich as Stradivari)。但是他依然制琴不懈,死而后已,在工作台边逝世。那时的工作已经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作为对提琴的热爱,至死不渝,堪称天下第一琴痴也!
天下第二琴痴者,恐怕非塔里西奥 (Tarisio) 莫属。他穷毕生精力在意大利大城小镇穿街过巷寻觅名师制作的提琴。自己节衣缩食,甘于贫穷。将收罗来的名琴卖掉后,用赚回来的钱又去买更多更好的名琴。自身生活依然简朴,而名琴越收越多。他是带着满足和愉快的心情,死在自己收藏提琴的阁楼里的。当人家发现他时,他手中拿着一把提琴。他是嘴角露着微笑离开人间的。他死后,在他那简陋破败的阁楼里留下了 246 把名琴,其中包括了斯特拉地瓦利制于 1716 年的那把“弥赛亚”以及瓜乃利家族、阿马蒂家族、贝贡齐、瓜达尼尼等等所有意大利制琴黄金时代的名师们的精品。
另一位值得一提的琴痴是,法-比小提琴学派的演奏大师伊萨依。他对生前拥有的那把瓜乃利琴珍爱如命。临死留下遗嘱,请人在其葬礼中将此琴放在他遗体旁边。对琴之爱,真是爱之入骨,生死不离。
不但国外有琴痴,我们中国也有不少琴痴,其痴迷程度与那些洋琴痴相比也不逞多让。例如广州有一位郑先生一生爱琴成痴,他在临终弥留之际,请人在其病榻旁演奏小提琴,听着琴声,魂归天国。那份对提琴音乐的刻骨铭心之爱,令人思之鼻酸。另一位中国著名的制琴大师梁国辉先生,也是著名的琴痴之一。他毕生贡献给制琴事业,从二十岁到现在八十岁了,还在探索制琴之道。他年青时,楼上曾有一次火灾。在紧张逃生时,梁师傅不拿家中的值钱财货,没拿现金或银行存折,而是双手抢起他所收藏的两把小提琴冲出大门。可知这个世界上,既有人爱财如命,也有人爱琴如命。
除了琴痴以外,我们还有很多提琴的热爱者,南方人称为发烧友。他们对提琴之爱,爱到发烧。会为买一把心爱的提琴,收藏到自己喜欢的提琴而不惜一切,甚至倾家荡产。台湾有位名叫衣慎行的小提琴手,在一次车祸中被人撞伤。他把保险公司为此赔偿给他的钱。除却必要的医疗费用之外。用这笔钱的余款买了一把 1850 年的法国维奥姆名琴。新加坡有一对夫妻为了让学琴的儿子能买到一把意大利名琴史德利奥尼 (Storioni),竟然将自己一栋豪宅卖掉。要琴不要屋,真是发烧到令人佩服。
著名的台湾小提琴家胡乃元曾经讲过,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伊丽莎白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头奖、不是开了多少场音乐会、出了多少张 CD,而是能及时买下一把斯特拉地瓦利的名琴。爱琴之深情比爱其演奏事业还有过之无不及。
相关链接:铃木小提琴教材(主讲 苏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