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对比法”就成了一种较为直观、有效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特征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一、唱歌教学中对比法的运用
要唱好一首歌. 必须将歌曲秦演唱上的艺术加工, 对歌曲进行处理 通过对比,将歌曲中内在因素加 表现, 歌曲的艺术形象就更加生动、富有生命力。
1、节奏上的对比
节奏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元素,它赋予音乐无穷的生命力。如通过对歌曲《快乐的节日》 第一、三乐段、第二乐段不同节奏型的对比,便于学生了解歌曲旋律变化及演唱时的处理。另外,在解决重难点节奏时,可把相似的节奏并列排出,加以比较、区分,从而突破难点。
2、音乐记号作用的对比
各种音乐记号在音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为音乐作品起修饰、衬托、使作品更加完美 力度记号通过不同的强弱对比,将音乐形象表现的更加鲜明。歌曲《小风车》在演唱时,将风车受不同风力影响下转动速度的不同表现得形象、逼真。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歌曲处理中的情境对比
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对音乐感受力稍差。教师单纯的说教往往达不到目的。学生在演唱时,把握不好音量和演唱情绪。杭州某小学音乐老师在教学生学习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要求学生用轻柔的亩音、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可是,学生在演唱时效果不理想。该老师在范唱后出示了一幅小宝宝安静睡觉的画面,当学生唱后,老师又出示了一副小宝宝大哭的画面。并让学生自己思考: 小宝宗为什么会这样?这时,学生就会从自己的演唱上找答案,并能很快加以改正。如此直观而又有趣的情境对比, 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相关链接:美声唱法-意大利歌曲集(主讲 刘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