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的历史较为悠久,其渊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在构造上仍保持着古代乐器的遗制,箫管数目正与三管之龠相同,两支副管不开音孔也和古箫完全一样,而发出持续的五度音程,则与古龠的 “以和众声”维妙维肖。但它的主管已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又显示出它在历史上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音乐工作者对葫芦丝进行了不断的改革。 1958年,云南省歌舞团首先把它的音域扩展到14个音。近年来,北京的一些文艺团体又制成两种新葫芦丝。其中的六管葫芦丝,可以吹奏单音、双音、单旋律加持续音及两个和音旋律加持续音。既保持了原来乐器特有的音色和风格,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丰富了音响色彩和表现力。已有人试验改革,或两根主旋律管加4根副管、或两根同调管加高音、低音旋律管,
其目的都在于扩大音域并能演奏和弦。这些改革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国内外也颇受瞩目,云南的恩德 全 老师就是在让葫芦丝走出云南走向世界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演奏家。现在很多人在演奏上将葫芦丝与民乐、西洋、电声等结合,呈现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亲切婉转,温馨醉人的全新感受。
相信在人们的学习和研究中,葫芦丝也会得以更全面更成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