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县的葫芦丝文化艺术不是无基石的高楼大厦,而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来,由无数的人民群众和葫芦丝文化艺术的爱好者,不断的钻研和探索,一个基石、一个基石的,一辈接一辈的累建起来。历代来梁河有很多很多的人为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梁河葫芦丝艺术的发展和弘扬做着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努力。老一辈的人们有很多我们已无法查证,而且为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无数,无法一一进行介绍。下面仅是对在葫芦丝文化艺术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民间艺人和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专业人士进行介绍。
民间艺人介绍
冯绍兴,男,傣族,生于1945年,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人,2001年初云南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冯绍兴被当地群众称为“筚朗道撒那弄”(意为葫芦丝的大师父),是名人“葫芦丝王子”哏德全的启蒙老师。冯绍兴15岁学会制作和吹奏葫芦丝,为扩大葫芦丝的音域,增加葫芦丝的音色,曾作出过探索和改进。25岁时,所做的葫芦丝在勐养家已小有名气,畅销州内外,销售量逐年增长。2004年,制作销售葫芦丝500多支。2002年,由梁河县文体局推荐其参加德宏州举办的农村文艺汇演活动,荣获葫芦丝演奏一等奖。他的后辈都在其影响下,爱上了葫芦丝并传承下了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技艺(图16)。他的儿子冯怀利,现年32岁,已单独“出师”制作和演奏,多次参加各级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外孙女雷团英(13岁),孙子冯组全(10岁)、冯祖成(9岁)也已基本掌握了葫芦丝吹奏技艺,已能表演两首、三首曲子,就边两岁半的孙子冯祖兴一听到葫芦丝声,也颇有模样的摆弄姿势,“演奏”一番。
莫安荣,男,傣族,生于1954年,梁河县勐养镇芒轩村芒岗人。2002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民族民间艺人荣誉称号。莫安荣15岁开始学习葫芦丝吹奏,文革期间曾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偷偷的藏起了心爱的葫芦丝,直到1998年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受到重视才重新演奏葫芦丝。莫安荣自豪的带些羞怯的对我们说:“我的媳妇就是用葫芦丝‘串’来的,以前我家穷得叮当响,如果没有葫芦丝,我根本找不到媳妇”。莫安荣使用的葫芦丝很特别,是民间传承的音列不正规、孔距均等的葫芦丝,葫芦直径约为30厘米,主管孔距为10厘米。莫安荣曾多次受到云南省电视台和其它慕名而来的人的采访和录音,曾多次被邀请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种庆典活动表演葫芦丝。现在是勐养镇葫芦丝业余演出队——古调队的骨干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