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女学徒尤其喜欢葫芦丝,前些天找了些民乐来听,也就搜了些葫芦丝演奏的曲子。
在〈月光下的凤尾竹〉里,葫芦丝的音质让人感觉就象是个傣家女子,更突显出她活泼调皮、妩媚宛转、纯净透明、玲珑轻盈....的形态。 这种女子处在美丽如仙境般单纯的环境中没有被世俗所侵染。所以在《月》里开场的那拿腔捏调的男声着实让人败兴!如此虚假的东西咋配得上娇美的女子呢?好在,有些〈月〉里删去了开场,让人专心去品味傣家女子的万种纯美风情。
这女子在〈阿里山的姑娘〉里表现得还不错!在《乌苏里船歌》中就有点憨厚了。毕竟是柔美的女子,演绎这种高亢粗犷的个性就有所欠缺。虽她的音能高到山顶般,但却直直的高得让人心里不太舒坦,拉了口气上去半响下不来般。
《敖包相会》本是讲烈性的藏族姑娘对爱情美好的憧憬与等待爱人时的内心那种担忧时的苦闷。可经过葫芦丝的演绎,虽她感受到了她的苦闷心情,却没有了藏族姑娘的独特个性。也是,傣家的女子如何懂另一民族女子的心情呢?就象2个不同种类的花,各有各的美,谁也代替不了谁。
她在《竹林深处》中,穿梭了水的清幽、背着透过竹林的阳光,到自家的竹楼后才完全绽放了她的灵性,无拘无束,还跳起了欢快的竹竿舞。是嫁出去今回娘家的佤族女子么?没待多久就又得离开娘家了。
我在《瑶族舞曲》里跳过这种舞。舞步轻盈、欢快,柔美,动作还有些夸张却更显得韵味十足了。
呵呵,在胡芦丝中细细品味了几个少数民族的女子。让人不禁心生欢喜和爱怜了。难怪不得男儿可能会同时爱上几个女子,因每个女子都有她独特的迷人之处,更何况这种趣味横生的女子啊,他们不为之心动才怪呢?因我都心动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