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客服QQ 官方微信
网站客服QQ:
1014587588
2694395946
音协考级QQ:
2537453437
名称:中音在线
微信号:musiceolcom
设为首页网站地图网站论坛帮助∨
搜课程搜资讯搜书籍搜老师
考级报名 |电子琴钢琴古筝小提琴音基长笛
我的课堂
购物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合唱谱、钢琴伴奏谱、CD伴奏、MV等下载
首页 音乐课程 音乐书籍 音乐新闻 名师风采 音乐人物 音乐学堂 乐器联盟 乐器百科 音乐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长笛 > 资讯中心 > 教学空间 > 【器乐常识】管乐发展史简要介绍(一)

【器乐常识】管乐发展史简要介绍(一)

分享到 |
日期:2009-7-20  来源:互联网  编辑:吕老师  浏览次数:

导语:一、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乐派(the Venetian school)的Giovanni Gabrieli (1557-1612)所创作的“Sonata pian’e forte”以及“Canzon Noni Toni a12”可以说是早期最重要运用器乐合奏的作品。Gabrieli被称为”the father of orchestration”,他不仅成熟的使用Polychoral style,更是史上第一位大量使用器乐合奏的作曲家。“Sonata pian’e forte”之所以被称为器乐曲之祖,乃是因为在这首曲子里作曲家首次在乐谱各声部上指定了要使用的乐器,而力度的记号,也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在乐谱之上。 二、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前期,重要的管乐合奏曲目包括了在法国的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为路易十四世的步兵团军乐队(主要由Oboe和bassoon组成)创作的乐曲,Henry Purcell(1659-1695)为Queen Mary的葬礼所创作由小号、长号、定音鼓写成的音乐,以及Matthew Locke(1630-1677)为查理二世的加冕典礼以管乐器创作的乐曲。   至于巴洛克时期极盛期的音乐,J. S. Bach对管乐发展的影响力其实不及于George F. Handel。Handel的“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使用大编制的管乐合奏(40支小号、20支法国号、16支双簧管、16支

一、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乐派(the Venetian school)的Giovanni Gabrieli (1557-1612)所创作的“Sonata pian’e forte”以及“Canzon Noni Toni a12”可以说是早期最重要运用器乐合奏的作品。Gabrieli被称为”the father of orchestration”,他不仅成熟的使用Polychoral style,更是史上第一位大量使用器乐合奏的作曲家。“Sonata pian’e forte”之所以被称为器乐曲之祖,乃是因为在这首曲子里作曲家首次在乐谱各声部上指定了要使用的乐器,而力度的记号,也是史上第一次出现在乐谱之上。

二、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前期,重要的管乐合奏曲目包括了在法国的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为路易十四世的步兵团军乐队(主要由Oboe和bassoon组成)创作的乐曲,Henry Purcell(1659-1695)为Queen Mary的葬礼所创作由小号、长号、定音鼓写成的音乐,以及Matthew Locke(1630-1677)为查理二世的加冕典礼以管乐器创作的乐曲。
  至于巴洛克时期极盛期的音乐,J. S. Bach对管乐发展的影响力其实不及于George F. Handel。Handel的“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使用大编制的管乐合奏(40支小号、20支法国号、16支双簧管、16支低音管、8对定音鼓以及12个小鼓),是历史上极重要的曲目。
三、古典时期
  在古典时期,Haydn (1732-1809)、Mozart (1756-1791)、Beethoven (1770-1827)、以及Krommer (1759-1831)等人为管乐合奏(其中多数为八重奏)写作了许多“Harmoniemusik”。这

些曲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是这些重要作曲家对管乐的探索、表现和实验,更特别的地方在于,它们多数是纯粹为了音乐会而创作。它们是纯粹艺术的产物,而非是功能性的为了庆典、军队、或是娱乐用途所创作。在那个时代,这是十分可贵而少见的。
  Mozart可以说是管乐合奏的历史发展上最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在乐曲中高度重视并经营管乐部分的色彩,在管乐器的曲目上亦有里程碑的贡献。不祇他的各种重奏曲及器乐协奏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凡,他的三首为管乐合奏所作的 Serenade (K361, K375, K388)以及数首Divertimento更可以说是“Wind Ensemble”概念的滥觞。
  Beethoven的贡献则是全面性的。他在交响乐团规模上的发展及奠基不仅对于交响乐以及器乐合奏产生无远弗届的贡献,更无疑的同时影响了后世对管乐团编制的概念。举例来说,诸如四声部法国号的编制、以及长号的使用,都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在管乐作品上,尽管Beethoven专为管乐合奏所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但仍然留下了数首重奏、舞曲及进行曲,有其历史地位。

四、浪漫时期通论
  浪漫时期是器乐丰富发展的年代。浪漫时期作曲家们新的寻求不祇表现在形式上的突破,也同时呈现于对新声音的探索之上;新的配器法(Instrumentation)于焉丰富发展。Schubert首先使用三声部长号的和声;Berlioz的“Grand Treatise on Instrumentation”开发并丰富了许多器乐合奏的可能,“Fantastic Symphony”中丰富的使用了各种前所未用的非弦乐效果;Wagner在配器上接续Berlioz的创新而赋予了管乐器在交响乐团中丰富而无可取代的角色。接续法国大革命以来Military Band的蓬勃发展,”Garde Republicaine”(法国国家禁卫军乐队)的创立可以被视为现代管乐团的原型。再配合如Buffet、Boehm、Klose、Heckel、Blumel、以及Stoelzel等人对乐器功能的改进,或是Adolphe Sax对乐器的改造(如saxhorn)或发明(如saxophone),至1850年左右,现代管乐合奏的雏形已然产生。
  此外,重要的管乐合奏曲目诸如古典后期Louis Jadin的“Symphonie for Band (1794)”,乃至于浪漫时期Felix Mendelssohn的“Overture for Wind Band (1839)”(由作曲家在1824年所写的“Notturno for harmonie”改写而成)、Hector Berlioz的“Grand Symphony for Band, Funeral and Triumphant (1840)”、以及Richard Wagner的“Trauersinfonie (1844)”也都已经被创作出来。除此之外,Beethoven、Weber、Schubert、Rossini、Ponchielli、Donizetti都写有为管乐合奏创作的进行曲或是序曲,然而,并未被经常演奏。Edward Grieg的“Funeral March for Rikard Nordraak (1866)”、Camille Saint-Saens的“Orient et Occident, Op. 25 (1869)”、Antonin Dvorak的“Serenade in D minor, Op. 44 (1878)”以及Charles Gounod的“Petite Symphonie (1883)”是另外几首由重要的浪漫时期作曲家所创作的管乐曲目。
  在协奏曲方面,Nikolai Rimsky-Korsakov的“Concerto for Trombone and Military Band (1877)”、“Concert Piece for Clarinet and Military Band (1878)”以及“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Glinka for Solo Oboe and Military Band (1878)”都是相当重要的曲目。最后,Anton Bruckner的“Mass No. 2 in E minor (1866/1882)”不仅是重要的十九世纪末管乐合奏曲目,更是结合人声合唱和管乐合奏的重要乐曲。

五、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对器乐合奏发展特别重要的欧洲作曲家 - 世纪之交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有几位作曲家对器乐合奏(特别是其中管乐的部分)的型态有开创性、实验性、甚至决定性的贡献。Richard Strauss向上开发管乐器的音域,在交响曲(如“Domestic Symphony“)之中首次使用Saxophone担任要角,并重新使用oboe d’amore、basset horn等乐器。虽然他的这些创新并没有为后来主流所采纳,甚至他本人不曾刻意为“管乐团”创作乐曲,然而,他终究是留下了几阙在管乐合奏上不可忽略的经典,诸如”Serenade, Op. 7 (1881)“、”Suite in B-flat (1884)“、”Symphonie (Sonatine) in F (1943)“以及”Symphony for Wind Instruments (1945)“等等。
  印象乐派的创始者Debussy以及后继者Ravel在器乐的音色、音质、表现性的开发、以及管弦乐法的发展上有卓越的贡献。有趣的是,纵然当时法国有着极为杰出的管乐团”Garde Republicaine”,而Debussy本人对这个乐团也称赞良多,但两位作曲家对管乐合奏作为音乐表现的媒介显然兴趣缺缺,对管乐合奏的曲目方面并无贡献。
  俄国作曲家Igor Stravinsky以他的突破性创作如“The Rites of Spring“闻名音乐史(这首曲子的器乐编制几乎奠定现代交响乐合奏最复杂的基本编制),但较不为一般大众所知的是,他在管乐合奏发展史上有着极富影响性的地位。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四首管乐合奏作品:“The Symphonies for Wind Instruments (1920)”、“Octet for Wind Instruments (1923)”、“Concerto for Piano and Wind Instruments (1924)”、以及“Circus Polka (1942)”。其中“The Symphonies for Wind Instruments”更被Frederick Fennell认为是二十世纪为管乐所作的最重要的乐曲。

六、英国军乐队经典
  “British Military Band Classics”是二十世纪管乐合奏最重要的原型所在。被归类在这个范畴的作品主要由三位英国作曲家所创作:Gustav Holst、Ralph Vaughan Williams、以及Gordon Jacob。
  Gustav Holst的第一首为管乐所原创(并且不是取自于民谣)的作品“First Suite for Military Band in E-flat (1909)”是为了当时英国28人编制的Regimental Band所作,曲中对管乐器特色的掌握和发挥、管乐团音响及色彩的变化、编制配器的确立,都奠定了当代美国管乐发展的根源。Holst之后创作的另外两首管乐作品:完全根基于民谣和莫里斯舞蹈(Morris dances)所创作的“Second Suite for Military Band in F (1911)”、以及更具原创特质的“Hammersmith: Prelude and Scherzo (1930)”,都成为当代管乐合奏的经典之作。
  Ralph Vaughan Williams巧妙、直接、充满创意而精致地以英国民谣作为素材,写作出“English Folk Song Suite (1923)”以及“Sea Songs (1924)”;而另外一首以纯粹音乐形式写作的“Toccata Marziale (1924)”,其复杂的织理(texture)、精致的对位以及对管乐团音响的概念更使其成为所有管乐团的必修曲目。
  Gordon Jacob选用十六世纪英国作曲家William Byrd作品集“Fitzwilliam Virginal Book”中的旋律写成六首一组的“William Byrd Suite (1923)”,和他五年后所写作的(特别注明是为管乐团所“原创的”、而非改编自民谣或是古典乐曲)“An Original Suite(1928)”同样成为经典的管乐合奏曲目。Jacob笔耕不辍,除了持续投身于音乐教育之外,一直到三十年后还继续创作重要的管乐作品如“Music for a Festival (1951)”和“Old Wine in New Bottles (1960)”。

相关内容

  • 如何避免练习钢琴时的不良习惯 2014-11-24
  • 如何防止过度练习产生的伤害 2014-11-18
  • 提琴 | 面对摄像机你该怎么拉?2014-11-18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演奏文凭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9级教材目录2014-11-17
  • 中央音乐学院琵琶考级8级教材目录​2014-11-17

更多>>推荐课程

长笛演奏实用教程

主  讲:弓鹏

立即试听

热点文章

    热门标签

    加拿大“北京音乐

    教材教辅

    长笛演奏实用教程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数:129页

    isbn:7-5006-1376-8/J.74

    购买价:39元

    • 长笛演奏实用教程

    乐器

    笛和箫的区别

      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且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篴","箎","籥"等等。有的音乐词典是...

    关于我们 | 合作推广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招生联盟
    Copyright ©2006-2023 www.musiceol.com All Rigth Resevers 中音在线
    电话:15311572120 京ICP备11003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