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十首“世纪中乐名曲”的选出,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和日本的中国民族音乐专家共聚香港,“探讨中国音乐在现代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座谈会于昨天上午在香港文化中心闭幕。用座谈会主席、香港著名音乐家费明仪女士的话说:“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很好的梳理的研讨会,这与以前的研讨会不同。而研讨会中有很多相反的意见和大胆的意见,我们都是乐观地来分析和接受。”
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阎惠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去年香港现代国际音乐节上,一位欧洲学者听完香港中乐团的演奏后很感动。他问我,中国的古代音乐是没有指挥的,而中国的古琴音乐也没有五线谱,那么现在你们有了指挥,用了五线谱,是不是使中国音乐西洋化了?会不会失去中国音乐本身的味道?也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们才决定举办这个研讨会,研讨这个多年来争论的问题,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是不是时代的进步?”
果然不出阎惠昌所料,座谈会一开始,在中国民族音乐要不要向“交响化”方向发展上就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乔建中教授认为:“大型管弦乐队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吸收了西方乐队的有益因素,注重实践。”作曲家李民雄则认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就是要向交响乐化发展,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乐器的音色丰富,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建立新型的大型民族管弦乐队是现代中国的产物。我可以预言,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在21世纪将成为‘国际第二乐队’。”作曲家何占豪更提出:“大型民乐合奏艺术是时代的需要,不是说西洋音乐不能表现中国民族题材,但由于中国的民族音乐语言千百年来是通过中国民族声乐和器乐来表现,中国民族重大题材的作品更适于由民族管弦乐队来表现。”与这个观点相左,香港音乐学者刘靖之认为:“中乐不应‘交响化’,因为‘交响化’从来不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中乐应该现代化,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思想,而大型合奏应该是建立在小组合奏与重奏的基础上。”甚至他提出应该建立一支“中国古乐团”,以保存传统音乐的形态。
虽然有争论,但专家们都认为,民族管弦乐队是发展的结果,应该从民族音乐发展的角度看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