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鼓手的養成當中,以下七件事情必須要很紮實,以後才能在不斷的練習當中, 穩健的進步,而不再需要東補西補。
1. 視譜與記譜:
這就像你要和人溝通,比須要會『語言』與『文字』這兩樣東西一樣,有缺乏 就相當不方便。 而對等於爵士鼓來說,語言就等於打鼓,文字就等於譜。
2. 節拍器練習:
任何音樂都需要穩定的拍子,音樂才不會忽快忽慢。大型的樂團 ( 比如交響樂團 ) 就是用指揮來帶全團一致的拍子,而小型的樂團裡,拍子的指揮就是鼓手, 所以鼓手拍子要像機器一樣準確才行,因此所有的鼓手打任何東西的練習, 都需要節拍器來配合,唯有長時間這樣練習, 人才可以變成和機器一樣精準。
3. 拆解:
現代爵士鼓在還沒組成一整套的時候,他是每個人負責打一顆或是幾顆的情形 ( 比如軍樂隊有小鼓打擊手,大鼓打擊手 ),因此今天要演奏整套爵士鼓, 那就是一個人的四隻手腳要分別做不一樣事情的情形,如此才能組合或模擬成 好多打擊樂手一起時的聽覺,這樣四肢分別做不一樣的事情的模式稱為: Four Way Drumming ( 也就是四肢互相的拆解 )。 而最簡單的拆解就是我們俗稱的節奏,因此鼓手要勤練各種節奏, 才能不停的將四肢越拆越好,進而瞭解各式音樂的演奏類型,最後才能達到
Four Way Drumming 的真正目的。
4. (1) 姿勢、(2) 手法、(3) 腳法、(4) 移位:
(1) 姿勢:
就像任何運動員一樣,正確的姿勢都是必需的。
(2) 手法:
來自於小鼓,在學院派中有美式 26 種基本手法,( The Standard 26 American Drum Rudiments ) 他幾乎將單一顆鼓利用手的排列與變化,發揮得相當多元複雜,因此 如果我們在爵士套鼓中去採用單一顆鼓裡那麼多種的變化,那不用說可以應付
歌曲裡的打點,在鼓的獨奏 ( Solo ) 也是完全游刃有餘的。
(3) 腳法:
雙大鼓的誕生,讓腳的演奏技巧一日千里,因此手怎樣做,腳就怎樣做,道理 同 (2),因此,Four Way Drumming 的境界更加被拓寬,因此鼓手也必須除了手法 之外,腳法也一整個需要勤練而紮實了。
(4) 移位:
為了讓 Four Way Drumming 實施的更徹底,將手部移動到各個鼓或是個鈸, 混合移動音樂就更豐富多元。而移位練的樂精準,我們俗稱的過門 ( Fill In ) 當然 更加精湛了。
5. 大量聽音樂:
任何一樣樂器,最後呈現出來的都是音樂,因此不管是獨奏或是與樂團一同演奏, 能夠了解越多的音樂型態與風格,對於抓歌、即興、甚至是創作都將大有助益。 而如果能夠連鼓以外的樂器也去理解的話,那更能提升編曲時的能力。
6. 參加樂團:
樂器的樂趣除了本身之外,還有和別種樂器及歌手等一起配合出來的所謂『組合』的樂趣,沒有參加過樂團的人,基本上只能算是一個玩樂器的人,但永遠也不是一個玩音樂的人,所以只要有任何的可能,就盡量去參加,那種『組合』的經驗絕不是單一玩樂器的經驗所以提供的。
7. 看雜誌、摸器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學任何事情都需要情報,國外的爵士鼓雜誌如:Modern Dermmer。或是各大製造鼓相關產品的網站,一定要常看,現在是資訊的時代,資訊可以告訴你新的練習、新的器材,任何的學習只要什麼時候不『學』,就等於宣告你將要進步緩慢了。
而器材是要花錢買的,因此如果有機會看到不同的器材就要趕緊去試試看,一方面可以幫助你了解各大產品的差異,又可以省去都要花錢的困擾,長期試下來, 你就能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而好產品一定能夠幫助你表現更加優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