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指挥家。生于慕尼黑,11岁开始学习钢琴,后入慕尼黑高等音乐学校就读。毕业后在奥格斯堡歌剧院和亚琛歌剧院任指挥。这一期间的工作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萨瓦利什30岁的时候,因在拜罗依特歌剧节上成功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从而名声大噪。
萨瓦利什的指挥风格富理性而又冷峻,在流畅的音乐线条下面展现出无比明晰的层次。他最为杰出的演奏是对德奥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的精彩诠释。其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交响乐作品的录音堪称无人能出其右。此外他指挥的许多部歌剧也是精彩纷呈。萨瓦利什是当代仅存的几位具有纯正德奥风格的指挥大师之一。
卡拉扬精神的后继者——萨瓦利什
1993 年5 月24 日晚,誉满世界的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地举行了重访中国的首演,这场意义重大的音乐会,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它使北京的听众有幸听到了多年来少有的精彩演奏。而在音乐会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当时身为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指导的指挥大师萨瓦利什了,在整场音乐会中,萨瓦利什那纯朴凝重、干净利索的指挥以及对音乐恰到好处的解释,使每一个在场的听众都有一种十分信服的感觉。纵观当时的全场演出,萨瓦利什指挥的最成功的作品当属舒伯特的《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在指挥这首不朽的名作时,萨瓦利什以极其真挚的感情和质朴的风格,将舒伯特那细腻而又内含的音乐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至,以至于听众单从这一部作品中,就已经能够感觉到他身上所具有的深厚音乐修养和高雅艺术气质了。
沃尔夫冈·萨瓦利什是1923 年出生在德国的慕尼黑的,早年曾在慕尼黑高等音乐学校中学习,在校期间曾以钢琴和理论作曲为主攻科目。1947 年从该校毕业以后,他便在当时的奥格斯堡歌剧院中担任助理指挥。1953 年他担任了亚深的音乐总指导。1957 年他在著名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成功地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由此便一举成名。此后从1958 年到1971 年间,他先后在威斯巴登歌剧院、(1958—1960)科隆歌剧院、(1960—1963)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1971)中担任音乐总指导,开始在德国音乐界中占据了稳固的地位。于此同时,他还在1970 年至1978 年兼任了瑞士罗曼德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为这个历史悠久的著名乐团在业务上的复苏作出了很大的成绩。此外,在1960 年以后的10 年间,他还曾担任过维也纳交响乐团和汉堡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同时他还是斯卡拉歌剧院、伦敦交响乐团、伦敦爱乐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以及拜罗伊特音乐节和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经常出现的客席指挥。1993 年他又与美国的费城交响乐团签定了合同,担任了这个乐团1993—1994 年度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
萨瓦利什是20 世纪中一位资历很深的优秀指挥家,几十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世界各地,而他的名声也随着他的足迹在全世界得到了张扬,别的且不说,单与他合作过的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就不下十几个之多。然而,年近古稀的萨瓦利什并没有仅靠吃老本度日,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世界乐坛上,并且艺术成就越来越辉煌,他被选中为费城交响乐团1993 至1994 年度的音乐指导一职,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费城交响乐团多年来情况一直不是很景气,首席指挥穆蒂由于忙于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区指挥歌剧演出而无暇顾及这个乐团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萨瓦利什及时走马上任,为重振这个乐团的雄风作了大量的积极工作。他上任以后,立即便率团进行了赴亚洲各国的巡回演出,使世界又重新认识和感受到了这个老牌名乐团的风采。人们注意到,自萨瓦利什接手这个乐团的常任指挥以后,费城交响乐团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萨瓦利什是该团多年经历中最合适的第六任音乐指导,而萨瓦利什本人也因此被权威的《英国音乐》杂志评为1993 年度的世界最佳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