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北京·2009中国少儿小提琴独奏展演专题【视频】【图集】
“为什么喜欢小提琴?”“因为它可以演奏出我的喜怒哀乐,可以奏出生命的第二
种语言。”福田区荔园小学三年级学生、今年只有9岁的苏圻说这话时,稚气未脱的脸
上流露出超越一般孩子的早熟和对音乐的热爱。
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苏圻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音乐气质。今年
7月27日,他以《忆念曲》和《无穷动》两首曲子获得了广东省第十二届少儿小提琴“何
安东杯”演奏比赛中童A组金星奖第一名。8月8日,他又参加了北京·2009中国少儿小
提琴独奏展演,也同样获得中童A组第一名。做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用小提琴演奏出自
己的喜怒哀乐,是这个9岁的深圳男孩对未来的梦想。
5岁“初恋”小提琴
5岁时的一天,小苏圻被电视中传来的一阵清远悠扬的小提琴声深深吸引,他全神贯
注地趴在电视机前久久不愿离去。还在上幼儿园的苏圻主动向爸爸妈妈提出了要学小提
琴的要求。父母并没有把5岁的儿子提出的要求当作童言玩笑,而是马上认真地为他选了
一位优秀的小提琴老师。就这样5岁的苏圻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星期上一次课,
平时每天苦练2小时,比赛前练习6小时,这样的学琴生活苏圻已经坚持了4年。
小提琴是一种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的乐器。如果说钢琴是“乐
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之后”了。与别的乐器不一样的是,钢琴、吉他、古筝
等乐器在演奏时人体都处于一种相对舒适自然的姿势。而小提琴演奏的时候是没有外物依
托的,完全是靠架在肩膀上和手臂的力量支撑,所以需要的体力和耐力都相对较大。小提
琴琴技提高需要的是长期的苦练,而且小提琴对音准要求很严格,位置稍有偏差音准就会
有很大不同。对于一个只有5岁的孩子来说,这是意志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学琴的过程是艰苦甚至有些乏味的,但苏圻却在不断的重复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和其他孩子被父母逼着学习某种特长不同,他对小提琴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4年来风雨无
阻从不间断。但是面对枯燥严苛的练习,小小年纪的他偶尔也会产生烦躁的情绪。
在6岁的时候,有一次苏圻练习一首曲子,有一个地方总是拉不好。一气之下小苏圻就
把琴扔到床上赌气地说:“我不拉了,不拉了!”妈妈见状就笑了笑说:“好好好,不拉
了,不拉了,以后也不拉了。那……我就把琴扔掉吧?”她一边说一边假装把琴放到家里
的纸篓里。这时,小苏圻马上冲过来一把抢过自己的琴哭着说:“不要扔我的琴!不要扔
我的琴!……”一边哭还一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自己的爱琴,然后马上就擦干眼泪又开始
练习起来。
拉好琴要“一听二看三想像”
苏圻的小提琴启蒙老师盛志发介绍,苏圻是一个天赋很高的孩子。“他性格刻苦,乐
感很强。”苏圻说,拉好小提琴有三点要求:一听,二看,三想像。“听”就是听自己拉
出的声音,听一听自己的音准,技巧是否到位;“看”就是要领悟曲子的内涵、感情;
“想像”就是要在演奏的过程中想像曲子的画面,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忆念曲》是苏圻这次比赛的参赛曲目,刚开始的时候他拉得干巴巴的一点感情都没
有,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苏圻马上就领会到了曲子的精髓和情感,渐渐就拉出了一首肝
肠寸断、催人泪下的伤魂曲。“在拉这首曲子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在一座座革命烈
士的墓碑,一幕幕他们浴血奋战的场景,还有无数悼念人们的眼泪和花圈。”苏圻说。
在9岁的苏圻看来,小提琴是表达生命的第二种语言。他的梦想是做一位出色的音乐家,
用小提琴演奏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铃木小提琴教程》精讲视频 /lesson/xtq/
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考级配套讲解视频/lesson/kj_xtq/index3.htm
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考级配套讲解视频/lesson/kj_xtq/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