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格莱美之父”之称的电视制作人皮埃尔·科塞特(Pierre Cossette)于上周五在离家不远的圣阿尼塞(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因充血性心力衰竭而辞世,享年85岁。
皮埃尔·科塞特(资料图)
1971年,当皮埃尔·科塞特从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Recording Academy)手中买下了典礼的直播权之后,便开始担任格莱美奖的幕后掌舵人。当年他还在洛杉矶的Hollywood Palladium为ABC电视台制作了首届格莱美奖的现场直播。直到2005年,才由他的儿子约翰继承了他的衣钵。
事实上,将格莱美奖从一个只在唱片界内部流传的刻板颁奖典礼变成家喻户晓的全国性电视节目,皮埃尔的科塞特制作公司功不可没。一开始的时候,这可不是什么美差事,在第一届格莱美颁奖当晚,皮埃尔甚至亲自上街说服路人到现场观看。
出于皮埃尔的孜孜不倦的努力,1995年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决定颁发特别奖——“理事奖”(Trustees Award)给他,以感谢他对唱片业所作的贡献。
此外,他还于2000年开创了拉丁格莱美奖,并因此被授予拉丁格莱美理事奖。
录音协会主席尼尔·保特诺(Neil Portnow)在皮埃尔?科塞特去世后,发表声明称皮埃尔是一位有着创造性和远见卓识的人,是最有成就、多才多艺并受人尊重的制作人之一。正因为他的激情和奉献精神才能使格莱美奖颁奖典礼得以在40年前就成功进驻广播电视网。然而对于他们这些有幸与皮埃尔结识的人而言,今后都将怀念他的热情,他的风趣、他爱笑的性格以及每次他在讲述自己多彩的演艺圈故事时眼中闪烁的光。“我们诚挚地问候他的家人和朋友。”尼尔说道。
科塞特生前还积极配合募捐者支持各种各样的慈善事业,其中包括格莱美基金会(Grammy Foundation.)以及关爱音乐基金会(MusiCares)。
在位于洛杉矶AEG商业开发区的皮埃尔·科塞特中心有个格莱美博物馆,里面陈列了格莱美广播电视历届的纪念品,其中包括科塞特多年来举办这个颁奖典礼所留下的照片和电视片段等。格莱美博物馆的执行董事罗伯特·桑特利(Robert Santell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皮埃尔·科塞特是我们所珍视的朋友,我们最大的展品供应商,同时也是激发我们创建这个博物馆的灵魂人物。”桑特利还提到,他们最开心的是皮埃尔能透过他们举办的展览看到他为格莱美所做的努力。而如今,成千上万的人们也将有机会在此颂扬他的精神遗产。
事实上,好莱坞的天空也将以文字的形式永远记着这个无私的人。1985年皮埃尔制作了非常特别的“好莱坞的钻石禧”(Hollywood's Diamond Jubilee),并借着这个机会募款重新擦亮好莱坞这个残旧的招牌。他将好莱坞的英文字母逐个拆开,然后向好莱坞地位显赫的明星们募捐。最后他的老客户——享誉已久的美国歌坛大师安迪·威廉姆斯(Andy Williams)买了“W”这个字母,而艾利斯·库柏(Alice Cooper)则为两个“O”字出了钱。
除了格莱美,皮埃尔也在百老汇音乐剧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1978年他制作了音乐剧《威尔·罗杰斯的生平》(The Will Rogers Follies),该剧更在当时斩获了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6项托尼奖(百老汇最高荣誉)。后来他的另外两部作品《腥红色的繁笺花》(Scarlet Pimpernel)和《南北战争》 (The Civil War)同样获得了托尼奖的青睐。
皮埃尔早期曾是登希尔唱片公司(Dunhill Records)的创始人兼总裁,该公司在60年代中期到后期都是唱片界的奇葩。爸爸妈妈(the Mama's and the Papa's)、荒原狼(SteppenWolf)、草根乐队(the Grass Roots)、贝瑞·麦奎尔(Barry McGuire)以及强尼·瑞佛斯(Johnny Rivers)在当时都是他们的签约艺人。后来,皮埃尔将唱片公司卖给了ABC,转型做电视制作人。而他与约翰尼·曼恩(Johnny Mann)合作的系列节目《起立欢呼》(Stand Up & Cheer)大获成功。
1923年12月15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的瓦利菲尔德,皮埃尔在4岁时与家人一起搬去了奥他迪那郡。高中毕业后,正值二战期间,他加入了陆军工兵团,在欧洲剧院服了3年兵役。
皮埃尔·科塞特将长存于他的妻子玛丽、儿子约翰和安德鲁、5个继子女以及8个孙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