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协会萨克斯考级配套视频讲解课程
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考级配套视频讲解课程
在音乐中体验生活、在音乐中寻找梦想……如今参加音乐考级的人少了不少功利性。在今年参加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苏州考点考试的600多位考生中,很多人都把考级看作是对自身音乐水平的一种检验。因为,在他们心中,音乐是一个永远的梦想,是一种快乐的生活。
大老爷们和娃娃同场比拼
在苏州,喜欢吹萨克斯的人不少,但能够考过萨克斯9级的更是只有不到十人,而王卡克就是这样一个高手。在一群少年萨克斯手中间,53岁的他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王卡克说自己爱上萨克斯,是因为心中的那份音乐梦想。“年轻时我就喜欢音乐,当时家里没条件,我就经常去看宣传队的表演,一听到琴声我就很兴奋。”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王卡克决定要学一门乐器。看着萨克斯金光闪闪漂亮的造型,又具有男性般粗犷雄壮的音色,他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这件乐器。“第一次吹,那个难听啊,简直就像是老牛在叫。 ”王卡克笑着说,为了不影响邻居,他只得把萨克斯悄悄带到了单位,趁着上中班的空闲时间躲到没人的地方吹上一段。渐渐地,他掌握了吹奏技巧,也学会了控制萨克斯来表达乐曲的内涵。
第一次参加考级,让王卡克永远难忘。那年他49岁。提着萨克斯走进考点候考时,他满眼望去都是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娃娃考生,只有他一个成人考生。正在犹豫中,一位家长的问话更是让他很尴尬:“你也是带孩子来考级啊?怎么不见考生呢?”王卡克说,当大家知道他就是考生时,明显就多了很多异样的目光。面对中央音乐学院的考官,虽然和小考生一样手脚发抖、背上直冒冷汗,但是王卡克很快就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顺利通过首次考级。“我考级完全没有功利性,才不管大家怎么看,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如今已成功考过萨克斯9级的王卡克,显得信心满满。
9级高手弹琴仍紧张到大失水准
从2002年学弹钢琴开始至今,已有8年“琴龄”的黄佳显然是考级队伍中的“老生”了。这个喜欢古典音乐的80后女孩子每2年参加一次音乐考级,如今已顺利通过钢琴9级考试。虽然已是9级高手,但在性格内向的黄佳看来,每次参加考级都很紧张。“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应在观众面前弹琴,考级只是对自己弹奏水平的检验,而钢琴中流淌出的美妙音乐,才让我享受人生。 ”
黄佳说,自己特别喜欢巴赫、莫扎特等古典大师的作品。为了提高音乐素养,大学毕业后,她开始走上了学琴之路。“学习的过程很辛苦,但我需要克服的不仅仅是辛苦二字,还有自己的‘不出趟’。 ”黄佳说,虽然从学校到工作岗位,自己经历过很多次考试,但内向的个性使自己每次坐到钢琴前,面向观众弹奏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慌张:第一次参加考级前的展示演出,她紧张得一塌糊涂,上场就发挥失常;去男朋友家当着男朋友父母的面,她弹奏一首练习曲,也因为紧张而大失水准。“现在想想,那完全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其实,音乐的世界是美妙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
为了克服弹琴紧张的缺点,黄佳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寻找锻炼的机会。她主动为一个“准妈妈”同事当起了音乐胎教老师,经常为她弹奏古典乐曲;她还教朋友弹琴,“教别人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提升的过程。如今,我在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生活。 ”黄佳说。
因为喜欢,小提琴成了“开心果”
在很多孩子眼中,学琴是非常枯燥的事,而在沈千惠的生活中,学拉小提琴却是特别快乐。这位在星港小学读一年级的小琴童,只要一提到小提琴,立刻就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小提琴的声音很好听,我拉给同学们听,他们也都说好听呢。 ”她笑嘻嘻地说。
今年是沈千惠第一次参加音乐考级。为了把基本功练好,她每周都要到辅导老师那里去上课。妈妈王嵘说,一些孩子一听说去上课,会想着法子给父母提条件,而沈千惠却总是高高兴兴地去。练琴时,遇到琴谱上不认识的字,沈千惠一定要妈妈在上面标注好拼音。在每周一次的课程中,老师都要给那些学习认真、弹奏得好的孩子贴上五角星以示表扬和鼓励,而沈千惠总是被贴得最多的一个。
沈千惠对小提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7岁的她还讲不出小提琴的魅力所在,但就是简简单单的“喜欢”二字,让她和小提琴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妈妈在一家物业公司上班,沈千惠会带着小提琴在妈妈办公室练琴,流畅的练习曲竟然吸引了很多业主围拢来欣赏;学校里的音乐课上,沈千惠拉的一首《我的祖国》让同学们连连发出赞叹。尽管每个双休日都被这些兴趣班排得满满的,但她依然乐此不疲,每天坚持留出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她这样子,才真正称得上是快乐学琴呢。 ”看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考级办公室的老师发出了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