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v,1891-1953)1891年4月23日,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出生在乌克兰叶卡捷林诺斯拉夫省一个农艺师家庭。母亲是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才能自小便已显露,很小就学习钢琴,后来进音乐学院学习并以优良成绩毕业。普罗科菲耶夫在学校期间创作了不少作品,毕业后又有大量作品问世。他在学校期间悉心研究近代西方和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积极参加当时的“现代音乐晚会”的活动。1918-1923年共约5年时间,普罗科菲耶夫侨居国外,先在美国,后来大部分时间在法国。他在许多国家弹奏自己的作品,指挥上演自己的歌剧、舞剧和交响音乐作品,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1927年和1929年,普罗科菲耶夫两次回到苏联,在许多城市演出。最后在1932年返回祖国,开始富有成果的第三个创作起,这也是他创作的极盛年代。1943年,前苏联政府为了表彰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方面所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授予他劳动红旗勋章,1947年还授予他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先后获得6次斯大林奖金。1947年,第一次被授予列宁奖金的音乐作品,就是他的《第七交响曲》。
普罗科菲耶夫在他最后的七八年间,一直身患重病,为此他不得不完全停止工作或者每天只工作一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他对创作显得特别专心致志。在他去世前的几个月中,他一直在该写歌剧《战争与和平》的第二稿,并对舞剧《宝石花》进行补充,希望能看到这两部作品的上演。但是,他的夙愿最终未能实现。
1953年3月5日,他刚结束新稿舞剧《宝石花》最后一场的音乐,便在莫斯科与世长辞,享年62岁。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方面的活动和建树,也得到国外一些音乐组织很高的评价,他被选为意大利“桑塔·西西利亚”研究院、瑞典音乐研究院、伦敦爱乐协会和布拉格“行家讲演会”等组织的名誉成员。
主要作品
交响曲:
《D大调第一交响曲“古典”》
《第二交响曲》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
管弦乐作品:
《降D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g小调大提琴小协奏曲》
《大提琴与乐团的交响协奏曲》
《三桔爱组曲》
《基节中尉组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一组曲、第二组曲
《浪子》
《彼得与狼》
室内乐作品
《A大调第六钢琴奏鸣曲》
《降B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降B大调第八钢琴奏鸣曲》
《长笛与钢琴的奏鸣曲〉
《大提琴与钢琴的奏鸣曲》
电影音乐
《伊凡雷帝》
戏剧音乐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