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0、10:公益敲开艺术大门
两年来,周末音乐会的上座率一直稳居在98%以上,在大剧院音乐厅现场欣赏周末音乐会的观众超过了16万人次,这还不包括通过大剧院官方网站录播在线收看的网民。周末音乐会每个月的所有演出票几乎都会在售票启动3天内销售一空,甚至有观众早上6点就开始排队买票。
市场反映火爆除了演出的高水平,还因为“周末音乐会”的亲民票价——40元的市场价、30元的网购票价、10元的会员票价。北京建工学院工会的张老师每个学期都会组织3、4次来大剧院听周末音乐会的活动,每场参加的老师都在200人以上,“音乐会极大丰富了我们老师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本身价位不高,没有超出我们的能力范围,更重要的是节目质量有保证、档次高,看过的老师都觉得物有所值。”像建工学院一样的订票大户并不少,其中不乏渣打银行这样外资企业。
除了给观众带去艺术的享受,“周末音乐会”更多也是在为中国艺术的长效发展做出努力。邓一江表示,“我们不仅是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大剧院,来了解、体验高品质的高雅艺术活动,更是着重以此为契机培养未来的观众,养成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关注和忠诚度。”
从蹒跚学步到稳健前行,交响音乐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几十年历程。在谭利华看来,交响乐在中国的发展,差距不是在专业水平上,而是存在于大众的普及度上,但“恰恰是大众的艺术水准决定了音乐的发展前景,观众是关键”。常年进行歌剧演出的俞峰也表示,高雅艺术演出成本大,如果没有观众,高雅艺术生存堪忧,“北京的歌剧艺术人口,不到其总人口(1600万)的万分之一。而一部歌剧投资一般都在700、800万,若是演出场次少、观众少,成本根本就收不回来。必须用普及来培育观众市场。”
而令这些艺术家们开心的是,2年来,“周末音乐会”已经培养了一批艺术爱好者,就职于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年轻工程师赵亮便是其中之一,在“周末音乐会”的熏陶下,赵亮已经成为了多个艺术门类的狂热发烧友,“我原来就很喜欢戏曲,因为周末音乐会逐渐爱上了古典音乐、歌剧、芭蕾等艺术门类。现在,我每个月都会来大剧院看2、3次正式演出。”
此外,“周末音乐会”还定期邀请残障儿童、贫困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免费欣赏,更有1500名基层音乐教师通过免费赠票近距离接触高雅艺术,通过他们将所感所悟与身边的人分享,又更进一步扩大了周末音乐会的普及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