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镇有多支农民八音队。八音队也被叫乡村锣鼓队,乡村锣鼓队一般有5人配5音,即锣、鼓、钗、钹、唢呐、木鼓。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八音(大小锣鼓、唢呐各1、木鼓、单钟)应运而生。每支八音队成员大约7至10人。农民八音队比赛,从1996年起成了黄流镇民间文艺节活动极富特色项目之一。自此,农民八音队在听众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各队不断更新八音乐器。如在农闲,他们一般每天晚上7点至10点进行练习奏乐。有不少动听的好乐曲是自编自奏或改调的,以听众认可程度而决定取舍。在黄流的民间文艺活动中,农民八音队的表演格外引人注目。
黄流镇赤命村八音甲队,创建已有25年之久,队员中年纪大的62岁,小的31岁,他们个个精神饱满,富有战斗力。在这些成员中,八音作曲能手陈人福来自原莺歌海盐场文工团,现在演奏的很多乐曲都是由他自编或改编后排练演出的,如八音乐曲《欢庆》、《好日子》等。在鸡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本届民间艺术节上,赤命村八音甲队穿着统一服装,打领带,演奏了《庆民间文艺节开幕》、《佳节迎亲人》、《闻鸡起舞》三首乐曲,评委打了最高分,获得第一名。笔者还从该队一本本红彤彤的获奖证书中了解到,他们参加“三月三”黎族传统节日和县、镇的一些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得好名次。
该村另外一支八音队,用一辆手推车打着赤命村西坊民乐队旗号,车上制作一只活灵活现、有声音、有动作的金鸡造型,后面背景是一个立体加花边的大春字,两侧对联为“金鸡报晓贺新岁,百花争春艳黄流”。这样的道具制作尽管很土气,但却乡味十足。一个坊的农民八音队在吹吹打打中,善于制作道具宣传,扩大影响,吸引观众,提高他们的知名度,真是很了不起。据悉,在八音队“比擂”中,这个队演奏了《金鸡报晓庆新春》、《干群团结心连心》、《黄流镇变了样》三首乐曲,获得了二等奖。笔者元宵日上午进村采访,领队陈人熬介绍说,赤命西坊八音队成立仅7年,参加镇举办的八音比赛年年都获奖,其中获一等奖4次,二等奖3次。采访毕,西坊八音队特别为我们献上一首动听的乐曲。在八音队中,有一老一小,老的敲大锣,小的敲小锣。原来这俩人是公孙俩,公公名叫陈文标,孙儿叫陈亚利,今年才5岁,从小就爱八音。这个坊八音队的7名成员中,有陈家兄弟4人,另外是父子3人。人称“家族八音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黄流的八音队已跨步走进文化市场。在当地建新房、祝寿、办婚礼、送儿参军、上大学等喜事和一些节庆、剪彩活动时,总有八音队出场助兴,造声势。记者从赤命八音甲队了解到,在每年农历一、二、四、六、十一、十二等6个月是当地人的“结婚月”,也是八音队走向文化市场的黄金季节,一个月少则3次,多则10次,每次为婚庆演奏能拿到报酬约250元。有一次,三亚市举行“天涯海角婚礼节”,八音甲队去了几天,拿到回报,除专车接送,包吃包住外,每人每天还有50元的报酬。黄流镇农民八音队在走向文化市场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乡邻,如他们为镇政府、村委会举行的一些活动和有困难的家庭办喜事演奏八音时,都是不要报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