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音乐,少说也有三五千年的历史了。从上古的《韶乐》到秦汉的编钟,再到当代的《彩云追月》等,民族音乐已经成了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中国的民族音乐很长时间以来,不被西方人认知和理解。维也纳金色大厅从1998年起,持续8年的“中国潮”,让西方乃至全世界许多地方都听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也就初步认识到了中华文化在音乐方面的博大和精深。
从这方面讲,金色大厅在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天津民族乐团在金色大厅的精彩演出,只是这个链条中闪光的一环。
音乐是有共性的。好的音乐,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人们都爱听。天津民族乐团演出时,经久不息的掌声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音乐也是有个性的,正像所有的艺术都是个性化的产物一样。众多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在一起,他们表现出来的,就不是个人的,而是中华民族的。这个中华民族的个性,是优美的、独特的。也正因为它的独特性,才被奥地利的观众所喜爱、所鉴赏。在金色大厅里,观众脸上的红光和笑容证明了这一点。
演出是成功的。
天津是一块民族音乐的沃土,像京剧和曲艺一样,民族文化在这里有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了群众基础,才能产生像刘管乐那样的笛子大师,闫海登那样的笙王,尹二文那样的唢呐演奏大家,才能产生天津民族乐团这样优秀的民乐演出团体。
天津民族乐团金色大厅的成功演出,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强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延续,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又一次精彩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