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白毛女”扮演者、86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王昆担纲总策划、艺术总监及声乐指导(丁宁摄)
中广网北京12月22日消息(记者张庶卓)诞生于1945年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将复排并于2011年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庆之际,在国家大剧院巨献上演。此次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复排与上演,由文化部主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华夏艺术中心承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大剧院联合出品。这是记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复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据悉,整个剧组精英荟萃,艺术班底阵容强大,由第一位“白毛女”扮演者、已经86岁高龄的著名歌唱家王昆担纲总策划、艺术总监及声乐指导,她表示一定要把此次复排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凸显出当年的“草根味”来,使其更具有历史的亲切感。著名导演胡玫出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赵季平肩负音乐总监和编曲,著名歌唱家谭晶扮演喜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孟广禄扮演杨白劳,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担纲指挥。
歌唱家谭晶将出演喜儿(丁宁摄)
该剧出品人之一、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欣表示,复排民族歌剧《白毛女》对于重视经典,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引导时代主旋律的艺术创作具有积极推动和示范作用。在建党90周年大庆之际,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将精心复排的民族歌剧《白毛女》再次搬上舞台,就是要通过演出经典作品对广大观众深入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相信此次精心排演的整台歌剧将把人们带回到那激动人心的岁月,使观众再次重温经典的感动,并从中汲取新的创业力量。
《白毛女》是当年由延安鲁艺的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编剧贺敬之、丁毅,作曲马可、张鲁、翟维(总谱执笔)、焕之、向阳、陈紫、刘炽。该剧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优秀的新歌剧作品。1945年4月28日中共七大召开期间,该剧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举行了首场演出,大获成功。歌剧《白毛女》开创了我国新歌剧的里程碑,在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白毛女》的故事产生于民间传说,形成于革命胜地,该剧当年激励着千百万人投身革命,是时代的坐标,战斗的号角。《白毛女》刮起的红色旋风,唱红了延安,唱红了陕北,唱红了解放区,唱红了全中国!一部戏能那样深入那样普及那样脍炙人口,对历史进程产生那样大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白毛女》肯定是当之无愧,首屈一指。而今,每当《白毛女》熟悉的乐曲出现在音乐会舞台上时,总会获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影视演员祝延平也将出演(丁宁摄)
附录:
歌剧《白毛女》剧情
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做豆腐用的卤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结尾处,村民们和喜儿一起开会声讨黄家的罪行,庆贺穷苦人的重见天日。
歌剧《白毛女》艺术特色
歌剧《白毛女》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白毛女》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是诗、歌、舞三者融合的优秀的新歌剧作品。
歌剧《白毛女》的情节结构,吸取民族传统戏曲的分场方法,场景变换多样灵活;语言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唱、白兼用的程式。剧中音乐,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并加以发挥创造,采用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又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某些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塑造了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
歌剧《白毛女》的表演,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手段,适当注意舞蹈身段和念白韵律,同时,又借鉴了话剧台词的念法,既优美又自然,接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