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远
“只要我有时间,创作这种教育类的作品是必须的。对于在流行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开展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进行曲风格音乐教育很有必要。”
——吕远
近日,81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吕远专程来到蓬江区棠下中学,为该校师生送来了他精心谱写的《棠下中学校歌》。吕远的到来引起了蓬江区委宣传部的重视。座谈会上,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站起身说:“我是一名军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完成任务,这次来,我带着制作好的校歌音乐碟,向棠下中学交付任务,没想到大家对我如此礼遇。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位普通的音乐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
吕远与江门很有缘
《克拉玛依之歌》、《泉水叮咚响》、《牡丹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些横跨半个多世纪的青春记忆的音符,都是出自吕远之手。
说起吕远与江门的缘分,要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歌说起。这首歌是我国“文革”后的第一部轻喜剧《甜蜜的事业》的主题曲,当时随着电影红遍了大江南北,节奏轻松明快、画面清晰亮丽,在“文革”后的中国影坛上刮起了一股清新之风,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典影片。这部影片年由谢添导演于1979年在新会拍摄完成。
随着这部电影的成功,由吕远、唐诃作曲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明天比蜜甜》两首歌曲也由江门大地传唱到了全国乃至国外。而且很巧的是,10年前,《甜蜜的事业》的续集《新甜蜜的事业》又在江门开拍,吕远又来到江门;6年前,吕远为江门写了《鸟的天堂 人的乐园》;4年前,吕远再次受邀来到江门,为开平碉楼写了《碉楼之歌》,这首歌由阎维文唱响全国。
音乐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这次吕远为棠下中学写校歌,缘起电影《新甜蜜的事业》。因为《新甜蜜的事业》在江门拍摄期间,吕远认识了很多江门的好朋友,受一位在棠下中学工作过的朋友的恳请,当时刚好手头工作不忙的吕远答应为棠下中学写校歌,因为他认为,作为一名音乐工作者,写教育类作品是他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
座谈会现场,吕远将校歌放给大家听。记者发现,吕远不仅准备了歌曲的合唱版本,还准备了歌曲的卡拉OK版本,以便学校的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在作曲时,他还考虑到学校在排练校歌时可能会遇到分声部演唱、学生无法唱美声等情况,专门进行了相关调整。这位八旬老人的认真和严谨再次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这首歌曲没有太追求流行的元素,因为流行音乐基本上都处于一个‘迅速成长、快速消失’的状态,很快就会被忘记,而传统的音乐非常有生命力,更适合做校歌。”吕远告诉记者,这首校歌的基调强调了进行曲风格,现在的孩子太偏向于流行音乐,对于在流行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开展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进行曲风格音乐教育很有必要。
“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目前存在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建立覆盖所有年龄段的科学化、系统化、工程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刻不容缓!”虽然并没有对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点评,但是从老人的语气中,记者能够感受到他强烈的责任意识。他认为,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过多的接触港、澳、台音乐和美国的流行音乐,越来越淡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这是很令人担心的。我们国家应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其中传统性、民族性、教育性不应被忽视。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杨慧敏
· “人民音乐家”吕远 为棠下中学写校歌
· 【音乐名家】人民音乐家吕远
· 吕远八十回响音乐会在央视三套播出
· 艺术家齐聚吕远音乐会 经典名曲照亮音乐人生
· 吕远音乐会大会堂上演 老中青齐捧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