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5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者根据蒙古族最后一代汗王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发现的音乐文本资料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蒙古汗廷音乐。日前,蒙古汗廷音乐抢救复原汇报演出在呼和浩特市上演引起了反响。
1984年,林丹汗汗国都城所在地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的一座庙里发现了可能在清朝失传的蒙古汗廷音乐文本资料,共15首。2009年,阿鲁科尔沁旗开始了对蒙古汗廷音乐的抢救复原工作。
蒙古汗廷音乐盛行于蒙元时期,由乐声、乐曲和舞蹈三部分组成,有可汗颂、朝廷赞、宗教礼仪、民间谚语和哲理训谕等内容,舞蹈包括“武舞”和“文舞”。
主持蒙古汗廷音乐复原工作的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呼格吉勒图说,现在看到的蒙古汗廷音乐,部分是把用公尺谱记录下来的原始音乐资料转为五线谱和简谱后确认;乐队用到的不少失传的乐器是根据《钦定大清会典图卷》复原的;舞蹈部分则根据目前在蒙古国收藏的一本有关宫廷舞蹈的书籍中的元史内容编排而成。
目前,内蒙古投入100多万元,成立由49名演员组成的蒙古汗廷乐队,制作了笳、管、琶、弦、火不思等32件乐器,已排练歌曲、舞蹈、器乐曲等20个节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