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4日 民间音乐家阿炳逝世
阿炳本名华彦钧,1893年8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他是雷尊殿当家道士华清和的亲生子,但却以义子和徒弟的身份生活在父亲身边。
他的母亲吴氏,因为是寡妇改嫁,为封建礼教所不容,悒郁而死,当时阿炳仅4岁。阿炳父亲善于演奏各种乐器,阿炳从小就跟他学习音乐。18岁时阿炳的演奏技艺已经被他的同行所公认,被称为“小天师”。阿炳一生擅长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多种乐器,能演奏300多首乐曲,并擅长演唱。
阿炳一生坎坷。华清和去世后,阿炳继任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他参加当地的吹鼓手乐班的演奏,被道士们认为是有失道家尊严,逐出了寺院,又由于他常独自一人到街头为群众演奏,惹恼了吹鼓手乐班,又被排挤出吹鼓手乐班。从此阿炳就成了经常出没在无锡街头巷尾的流浪艺人,由于贫病交加,阿炳30多岁患眼病双目失明,后被人们称为瞎子阿炳。
作为一个民间盲艺人,阿炳深受恶浊社会的迫害,饱尝人间的凄惨苦痛, 因此他愤世嫉俗经常通过歌喉对旧社会进行抨击和抗争。北伐时期, 他用琵琶演奏了革命歌曲《打倒列强》。蒋介石背叛革命,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他又自编自唱揭露敌人。这一时期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茶馆车站还经常听到他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爱国曲子。40年代,阿炳还编唱过《金元券满天飞》,以讽刺国民党的腐败统治。正是因为阿炳经常唱出人民的心声,所以他的名字深深印刻在无锡一带人们的心里。阿炳在长期的漂泊卖艺生活中,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
全国解放不久, 中央有关单位派人去采录阿炳编奏的乐曲,由于阿炳在旧社会积劳成疾,于1950年12月4日吐血而死,他编奏的更多曲子没能被采录下来,这成为音乐界的一件憾事。已录下来的只有琵琶与二胡乐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二泉映月》这首二胡独奏曲描绘了无锡名胜—惠泉山的“天下第二泉”的优美景色,其旋律如歌如诉,娓婉动听,充分表示了作者对祖国秀丽风光的赞美,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深情。作品也描绘了人间的辛酸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使听者时而感到平静、安适,时而感到一缕凄楚悲怆,时而又进入明朗、刚劲、振奋的意境中……。二胡曲《听松》借松树之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琵琶曲《龙船》表达了他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阿炳的音乐造诣已被中外人士所公认。名为《二泉映月》介绍阿炳生涯的影片,在1979年公演。1983年9月11日文化部、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了音乐会,专门纪念阿炳诞辰90周年。
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室内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等,一些享有世界声誉的外国乐队都演奏过经过改编的《二泉映月》。
忘不了《二泉映月》就忘不了阿炳
昨天,来自哈尔滨的一对老人在阿炳纪念馆前留影。
昨天,市民和游客参观阿炳纪念馆。
记者在走访整修一新的阿炳纪念馆看到,许多人特意赶来缅怀这位民间音乐家。工作人员介绍,当天纪念馆游客比平常多了不少,多为本地市民,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时近中午,在崇安寺二泉音乐广场东侧,来自常州技师学院郭文雅等同学特意在阿炳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她们是到崇安寺步行街游玩的,得知阿炳故居在此,便过来瞻仰。她们说,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享誉世界。步行街保安潘祖兴告诉记者,刚才有个哈尔滨的旅游团队来此游览,其中有一家人随即请假离团,自行购票参观了阿炳故居。这家人是早有准备,特意而来的。
“阿炳的二胡,连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都称赞,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昨天在父母的陪同下,省锡中实验学校的黎若渝小朋友特意来到了阿炳纪念馆。作为江南晚报的小记者,她一边听父母的讲述,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打算回家写一篇观后感。一边,倪老伯也带着孙子来到了这里,爷孙俩还戴上耳机,亲耳感受阿炳的经典作品。作为无锡的新市民,夏先生也趁着这个休息日带着一家4口走进了阿炳纪念馆。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虽话不多,但却道出了想了解无锡历史文化、融入无锡的心愿,而当天选择来阿炳纪念馆就是他们熟悉无锡的一个部分。夏先生12岁的儿子已上小学五年级了,虽然不拉二胡,但很喜欢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78岁的朱祖生先生表示,他也是特意赶来参观的。问他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他不假思索就说:是阿炳去世60周年纪念日。他说:“今天是特地跑过来转转的,看看有什么纪念活动。”老人表示,自己长期住在崇安寺附近,忘不了《二泉映月》,就忘不了阿炳。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阿炳逝世60周年之际,阿炳纪念馆的整体修缮已全部完成,而且该修缮保护工程荣获省文物保护特别贡献奖。围绕阿炳的相关纪念活动,已在前期举办的崇安文化节上有了体现。(晚报记者林洁洁/文还月亮/摄)
·链接·
阿炳,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人。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4日。中国著名民间音乐家,享有世界声誉。阿炳20多岁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被人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他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已经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的不朽经典。